(深圳17日讯)中国在各领域推动人工智能(AI)应用,部分工作也由人工智能取代,除了民间企业,政府部门也推出“人工智能员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近日宣布已有70名人工智能员工上线处理公务,并称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随著人工智能普及,工作被取代的讨论声再起。
台湾中央社据《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报导,深圳福田区宣布推出70名根基于DeepSeek(深度求索)开发的“人工智能员工”,从事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11种领域政务工作,使整体政务效能提升。
深圳福田70名AI员工上岗
官方称这些“人工智能公务员”的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过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为了为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合规应用,福田区也宣布“政务辅助智能型机器人基本法”,从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安全管理到监管要求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确保人工智能员工的合法合规运行。
除了深圳福田,报导指出,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西省赣州、江苏省无锡、山东省临沂等地方政府,也陆续宣布完成政务系统连接DeepSeek。
人工智能公务员上线,舆论担忧公务员的铁饭碗将会不保,“人工智能公务员不用发工资,不用交五险一金,只交电费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任劳任怨,完全忠于领导。这简直就是降维式打击”。
AI只能取代重复单调的工作
综合日前《中国经营报》、英文《南华早报》报导,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长张广志表示,不少人担心受人工智能影响会导致失业。事实上,“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但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当前,中国人口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受此影响,很多工作完全可以考虑透过人工智能进行弥补。
他说,许多工作是枯燥和重复性的,这类应用完全可以由各类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让更多人从这些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从事服务性、创造性等更强或更有价值的工作。
报导引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关系专业副教授詹靖指出,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取代重复性、单调性的工作,但无法取代需要情绪智商或跨学科深度学习的有意义的工作,“人工智能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