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周二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图取自中新社)

(北京15日讯)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周二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这是中国太空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是致力成为太空科学强国。

中新社报导,这一中国首次发布的太空科学强国建设路线图明确提出,将聚焦“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和“太空格物”5大科学主题,以及17个优先发展方向,分“至2027年”、“2028—2035年”和“2036—2050年”3个阶段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说,“极端宇宙”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和宇宙重子物质探测。

“时空涟漪”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优先发展方向为太空引力波探测。

“日地全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太空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和外日球层探测。

“宜居行星”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和系外行星探测。

“太空格物”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和太空生命科学。

分3阶段推进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左3)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周二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太空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图取自中新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左3)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周二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太空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图取自中新社)

在3阶段推进中国太空科学发展路线图方面,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太空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4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至8项太空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第2阶段,2028至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太空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研站、太阳系边际探测、巨行星系统探测、金星大气采样返回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太空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

第3阶段,2036至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太空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丁赤飚表示,为保障规划的实施,中国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化国际合作,加强科学普及,持续推动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廖慧音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