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5日讯)大肠癌在早期往往悄无声息,缺乏明显征兆,让不少人以为只要饮食干净就能远离风险。然而,有3个似不起眼的日常习惯,恐怕是导致大肠癌的“祸首”!
越南《SOHA》近日报导,中国一名62岁男子在生活习惯上自认相当节制,既不吃腌渍或加工肉品,也极少饮酒,最终却仍被诊断出大肠癌末期,病情恶化后不幸离世。
医生追查后发现,男子罹癌的关键其实藏在3个日常习惯中。
1)吃饱就坐,长时间久坐不动
据了解,这名男子用餐后习惯立刻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缺乏运动。医生指出,饭后久坐使血液循环变慢,肠胃蠕动也随之减弱,食物不易被充分消化,易让废物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提升致癌风险。
哈佛大学曾有研究显示,每天坐超过10小时的人,罹患大肠癌的机率比经常走动者高出1.64倍。医生建议饭后至少走动10至15分钟,或是进行一些简单伸展动作,促进消化之馀,亦能有效减轻肠道负担。
2)早餐缺乏膳食纤维
这位男子的早餐常以包子、牛奶或油条配粥为主,虽清淡却膳食纤维严重不足。
医生提醒,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加速排便,是维持肠道健康的重要元素。如果纤维摄取不足,粪便滞留时间拉长,毒素与致癌物会长时间接触肠壁,造成发炎或细胞异变。
研究指出,每日补充约25公克纤维,可有效降低大肠癌风险。早餐加入蔬果、燕麦或全谷类食品,是简单且有效的改善方式。
3)经常憋便
报导提到,这名男子因工作繁忙,习惯在有便意时拖延,长期下来使肠道的正常反射变得迟钝,造成便秘、发炎,甚至损伤肠壁。
研究指出,长期忽视如厕需求,会让体内废物与毒素滞留体内,提升肠道细胞突变并进而增加癌症的发生率。固定排便时间、听从身体讯号,是保护肠道最基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