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8日讯)现代人讲求健康意识,除了维持运动习惯与均衡饮食外,也越来越多民众选择透过保健食品补充营养。
不过,台湾内分泌暨代谢科医生蔡明劼近日指出,即使每天饮食充足,部分微量营养素仍可能摄取不足,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最新研究则警告,有5种营养素补充若不当服用,恐引发副作用,甚至提高罹癌风险。
1)维生素D
根据研究,美国约五分之一人口维生素D摄取不足,问题特别集中在年轻人、有色人种、不常喝牛奶、冬季时节或日晒不足的族群中。
2)维生素B12
研究显示,约2%至4%的美国人有维生素B12缺乏现象。由于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蛋与牛奶)中,吃全素者为高风险族群。缺乏此营养素恐导致贫血、神经问题与疲劳。
3)抗氧化剂
大量摄取抗氧化剂可能带来副作用,过量的维生素A可能增加骨折与前列腺癌风险,而维生素E则可能提高感染与死亡率。
最好的抗氧化物来源,就是摄取天然蔬菜水果。相对来说,特定配方如C、E、锌、叶黄素的组合,对眼睛黄斑部病变患者是有帮助的。
4)铁
资料显示,美国有近40%青少女铁质摄取不足,严重情况会演变成缺铁性贫血,尤其是月经量多、怀孕或吃素者最容易中招。
虽然来自肉类的血基铁(heme iron)吸收率较佳,但过量摄取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如便秘与恶心。
5)叶酸
自1998年起,美国强制在面粉和米中添加叶酸,显著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但研究提醒,若补充超过每日建议剂量(1000微克),可能干扰维生素B12的代谢功能,得不偿失。
蔡明劼医生总结表示,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建议,补充营养应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若饮食无法补足,才需考虑补充剂,部分族群比较容易缺乏营养素,包括是成长中的孩童、孕妇、年长者、慢性病患及素食者。
他强调,不建议乱吃补充剂来预防疾病,均衡的饮食型态才是根本,“假如饮食型态一团糟,那么乱枪打鸟的补充剂只是智商税,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