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3日讯)不少人认为糖尿病是吃太多甜食所致,但专业营养师指出,这其实是代谢和发炎性疾病,除了遵循医嘱服药,日常饮食若能适当选择特定食材,也有助于改善血糖波动与改善整体的代谢健康。
台湾营养师薛晓晶在社媒分享,许多长者家属会疑惑,“爸妈不爱吃甜食,为什么血糖还是不稳?”,她指出,糖尿病的成因远不止糖分摄取,研究发现,慢性发炎、肠道菌相失衡,以及膳食纤维不足,才是导致胰岛素阻抗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她解释,当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时,体内可能产生大量炎性物质,进而干扰胰岛素功能,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控制,也应从饮食调整著手,增加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强化肠道健康、降低发炎反应,从而稳定血糖、改善代谢健康。
薛晓晶特别提到,若长辈出现饭后嗜睡、夜间频尿、睡不好,或健检数据显示糖化血色素(HbA1c)偏高,这些可能是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的警讯。
另外,根据《Nutrients》的回顾研究指出,亚洲地区糖尿病前期患者普遍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而这与日常饮食缺乏膳食纤维有关。
薛晓晶进一步说明,身体需稳定的肠道环境来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糖代谢、减少胰岛素阻抗,若经常吃白饭、白面包、过度加工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进而造成代谢失衡。
她建议,饮食方面可以加入黑木耳、燕麦、藜麦、豆类、抹茶、奇亚籽等,并建议3种“天然食物”吃法:
1)早餐黑木耳露燕麦粥
黑木耳富含天然多糖体,能帮助调节肠道菌群,而燕麦中的β-葡聚糖(β-glucan)可有效降低胰岛素阻抗与发炎反应。这样的组合不只温和好消化,还能让血糖上升更缓慢。
2)午餐搭配藜麦蒟蒻饭、黑木耳芹菜肉丝 + 豆浆炖白菜
藜麦属于低GI全谷,能减缓葡萄糖释放,蒟蒻饭含淀粉比例只有1/4,能帮助稳定饭后血糖,而豆浆含有植物性蛋白与异黄酮,有助抗氧化与稳定荷尔蒙。
3)下午来杯无糖抹茶豆乳 + 奇亚籽
抹茶含丰富的茶多酚,有抗发炎、抗氧化效果,豆乳提供优质植物蛋白,奇亚籽富含水溶性纤维与Omega-3脂肪酸,有助减少饭后血糖上升幅度。有研究指出,水溶性膳食纤维能透过提升SCFA,改善葡萄糖代谢与胰岛素反应。
最后薛晓晶指出,上述这些组合看似简单,其实都经过营养科学支持,而且食材取得容易,只要帮慢慢调整餐桌上的选择,就能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