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误以为生病或受伤了就要多休息,不可乱动。
俗话说:“躺不如坐,坐不如站。”
事实上一般人只要卧床一周,
肌肉功能就减少20%,
要恢复原状会很困难。
健全的人要多做运动,
而长期卧床的病患或老人也需多活动。

人的姿势分为卧姿、坐姿、站姿和行走,长期维持同一个姿势会让人体的部分部位受压及损伤,而没有运用到的肌肉及骨骼机能就会减弱。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护理长胡嘉佳表示:“每个人应该辨识各种姿势对身体各部位的承载负担,运用身体力学和各种支托装备以维持良好姿势的摆置。”

然而健全的人可以随意更换姿势(主动运动)以保持身体的舒适感及维护各部位的机能性;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长期卧床的病患,则没办法自主地调整肢体部位和活动肌肉与骨骼。他们需要借助外力进行“协助主动运动”,为各个部位的关节弯曲和肌肉拉力进行活动与按摩。

胡嘉佳提醒,关节长时间不动就会产生硬化现象,除了无法正常动弹,可能会造成疼痛。“卧床病患或老人并不是喂饱、放好就好了,而是要更加全面地关照他们的身心理变化。身体没有活动的话,可能会引起制动合并症。”

家有卧床病患或老人者,在协助他们活动、坐起或站立期间动作需要轻缓,同时也须观察他们的表象症状,如:脸色、呼吸、皮肤状况等。

助行动不便者翻身
预防制动合并症

导致一个人长期卧床的因素有很多,如:疾病、治疗、心理和环境等。然而,即便是不便起身活动的病患或老人,也需旁人协助移动身体,每2小时翻身一次,才不会引起制动合并症。

现代很多人喜欢赖在床上,但他们能够自由地翻身及转换身体姿势;而卧病在床的病患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则是“被迫式”地平躺,身体肌肉因为长期没有活动而萎缩无力,骨骼也渐渐脆弱,容易骨折。

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护理长胡嘉佳指,每个人长期卧床的因素不太一样,常见的有疾病因素,如:神经病变、关节炎等。在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塞、上石膏、眼部手术等)不宜走动的人,也会被建议卧床休息。“有很多人在治疗后没有起身活动,则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或环境因素造成。或许是手术后怕痛不敢动、忧郁沮丧而不想动,也可能是身上有管子、对周遭环境不熟悉而不敢下床。但其实卧床一周就可能让肌肉及骨骼功能下降20%,之后要复原会难上加难,需要进行更大量的物理治疗,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原状。”

胡嘉佳续道:“有能力自行活动者可以进行主动运动,指的是人不须外力协助,能对抗地心引力独立完成运动。而被动式卧床的人无法自行活动筋骨,则需进行协助主动运动,意指需要外人协助及执行活动,让病患的各个肌肉关节有适当的运动以确保维持关节功能、预防僵硬和畸形,以及保持血液循环。”

制动合并症症状

胡嘉佳表示,老人家或长期卧床的病患并不是“放在那儿”就好,而是要协助他们多活动,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制动合并症。

血液循环及血管系统
▲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黏滞度增加,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一般上出现在双下肢较多见血栓问题,会有肿胀、肤色异常、疼痛等症状。

皮肤压疮 
▲人体皮肤组织长时间受压,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缺血、溃烂或组织坏死,俗称压疮。
▲常出现在尾椎骨、耳朵、肩胛骨和膝关节部位。
▲伤口程度可分为四级: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压疮谘询委员会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IAP)

骨骼及肌肉组织
▲肌力和耐力减退,肌肉挛缩
▲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关节僵硬、畸形、腰酸背痛或麻痹等。

呼吸系统
▲长期卧床让患者抵抗力降低,同时也因为平躺时间太久和重力作用,会引起坠积性肺炎和二氧化碳滞留。

泌尿及排泄系统
▲可能没有摄取足够的水分,以及甚少保持私密处卫生,再加上排尿
  困难,因此可能有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问题等。
▲长期无法正常排尿,严重或可引起肾脏结石。
▲缺乏活动也会使肠蠕动减弱,容易引起胀气、
  食欲缺乏及便秘问题。

心理影响
▲卧床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自尊心受挫等问题,有时候夜间会有
  睡眠障碍或影响睡眠品质的症状,如:失眠、浅眠、做噩梦等。
▲长期下来可能会让患者精神涣散及记忆力减退。

轻柔转动每个关节

常见的主动关节运动有:颈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运动。胡嘉佳补充:“一般完全无法动弹的病患需协助他们每2小时翻身一次。如果对方有些姿势不适,则应缩短翻身的时间。在协助翻身时,也须观察病患的皮肤颜色及变化。”

照护者应轻柔地转动病患的每个关节,各关节重复做10次以上为宜,每天视病患情况进行3至4次。胡嘉佳提醒:“移动关节时要缓慢、平稳,并叮嘱病患放松心情。如果不知道要从何下手,则可从较紧的关节做到较松的关节。”

转动的弧度及速度需要拿捏准确,以防骨折或疼痛。家有卧床者,家属也必须注意自己身体的姿势,在帮病患翻身及活动时,确保自己不会受伤。若不清楚照顾病患的流程及如何协助他们移动及摆位,可谘询护理师或物理治疗师。”

善用辅具提高生活品质

身心障碍或老化引起的失能,可借由辅具的协助来改善、维持或增进功能性的能力。胡嘉佳介绍道:“辅具分为4种,有生活辅具、转位辅具、维护身体排列位置的辅具及活动助行类辅具。”

有些病患或老人无法正常地伸直四肢,影响自我照顾的活动。此时,可以运用盥洗活动的沐浴椅防止跌倒,以及加长柄的海绵球协助清洗背部。进食时手抖而弄洒食物,则可以用防抖的餐具、易夹型筷子和吸盘食器。“其他生活辅具还包括附有放大镜的指甲剪、改良版的文具及烹调辅具等。”

可以行动的病患及老人,可以借助拐杖及助行器的支撑行走,不便于行者则可借助轮椅。现在的技术发达,家中增添转位辅具并不难。胡嘉佳表示,“在西方国家,很多人的家中都增添移动滑板、升降机,或是在楼梯增设移动式移位机,这方便了病患和家属的操作。”长期卧床者,则需利用足托板来预防垂足;以及手滚动条来预防手指及手腕关节的挛缩。

胡嘉佳提醒,在协助卧床者活动身体时要轻缓,更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以免弄伤病患及自己。
胡嘉佳提醒,在协助卧床者活动身体时要轻缓,更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以免弄伤病患及自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