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著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全球各地掀起了学习中文的风潮。过去10年来,我国马来人也通过不同的管道学习中文,其中一个管道就是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迄今全国华小已有超过7万名非华裔学生。除此之外,马来新生代也爱选择中文作为第二或第三语言来学习。玛拉工艺大学中文系是最热门的选修科,以及孔子学院近年来发展神速,从这些例子就看得出来马来人学中文,已是一种趋势。除了在国内学中文外,还有一批马来青年也通过人民信托局或教育部的保送计划,赴华攻读5年制的对外汉语,为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做好准备。马来同胞在中国学汉语的生活丰富了个人见闻与提升学识,更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为了进一步了解马来学生掌握汉语的情况,本报记者特别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采访马来学生,以了解她们在华学习的情况。

自2008年开始,北外与大马教育部及人民信托局签署了培训马来师资的合作项目,并为这2个单位的保送生特别开办了“对外汉语——马来师资项目班”。据了解,两个单位每年约保送15学生。

这个课程专为马来学生制定,课程包括中文对马来文、英文的翻译;而不谙中文的保送生必须先修一年的预科,再攻读为期4年的本科学位(学士)课程。

2名用中文接受本报访问的马来学生是许曼文及简兰,她们都是持人民信托局奖学金到北外念对外汉语马来师资项目班的保送生。

许曼文的马来文名字为“Afifa”,她来自吉打,却在槟城念书,本身是北海钟灵的学生,她在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科考获B+的成绩。

许曼文提到,她们这一批学生则必须等到明年毕业之后,才知道如何安排。她有想过继续念研究生课程,但要看人民信托局是否批准,因根据合约,她们必须返马当教师。

据她所了解,学姐在北外念完本科学位之后,回去还需要到师训再修读一年才可以在马教书。相较起许曼文有很好的中文基础,来自雪兰莪州的简兰是在中文“零”基础的情况下,来到北外读书。

简兰的马来文名字叫“Arinasfwh”,她目前已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书写及中文打字也不成问题;从不谙中文到成为中文辩论队的一员,简兰在这5年的进步明显。

她说,她在北外学习到如何当一名很好的老师,未来返国当一名汉语老师时,也要用爱来照顾学生。

学会做个好老师

在留华期间,许曼文(左3)非常活跃参与各种活动,也参与了舞狮表演活动
在留华期间,许曼文(左3)非常活跃参与各种活动,也参与了舞狮表演活动

“我(简兰)小时都遇到比较凶的老师,一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会被批评,但北外的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愿意重复讲解。”

她说,有次班上有同学生病,老师还到特别到宿舍里给她做菜,她希望本身以后也可以成为这样的老师,用爱来教育学生。

在旁的许曼文则提到,她感到北外的老师亲切得像妈妈一样,除了课业之外,还会嘘寒问暖。

一起赴华的马来同学当中,大伙儿私下聊天多数是用回马来文。只有许曼文与简兰俩人之间,聊天是用中文,因她俩经常一起与外国人办活动,已养成跟对方说中文的习惯。

简兰说,由于马来师资项目班全是马来同学,只有在参加活动才有机会结交到国外的同学,因此她喜欢参与课外活动,因千里迢迢赴华就读,若只是混在本地圈的话,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许曼文则补充,多认识一下他国朋友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对方认识大马,因外国人都不太了解马来西亚。

谈到外国对大马人的印象时,她们津津乐道分享了很多,最令她们感到骄傲的是北外的老师特别喜欢马来学生,她们还特别提到“不是自夸,是很多老师都夸奖马来学生”,原因可能是马来学生很活泼、乖巧及热情。

中文名作演讲主题 许曼文赢走了冠军

在大家爱取洋名以便人际交流之际,留华的马来学生也以“幸运抽签”的方式来拥有自己的“中文别名”,其中许曼文还用本身的中文名由来作为演讲主题,在9月于中国河南举行的甲骨文杯演讲比赛中,一举打败其他国际学生,赢走了冠军。

许曼文说,中国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就询问她们要音译或者另外取个中文名字,几乎全班的马来同学都不要音译而是要另取中文名字,因此老师就想了几十个名字再让同学抽签。

她视“许曼文”这个名字为她在中国的第一份礼物,她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因这名的意思是美丽的文章。

克服舞台恐惧症

谈到甲骨文杯汉语演讲比赛冠军,许曼文不讳言,这则是她的另一份礼物,因她总算克服了舞台恐惧症,因她小学三年级参加讲故事比赛时,曾因忘稿出臭而从自有了阴影,而她留华前是无法想象自己独自站在台上演讲的场景。

许曼文笑称,她这次是在半推半就的情况去参加比赛,因为她不好意思拒绝老师,没想到拿到了冠军。

“我(许曼文)是一个需要鼓励的人,受到鼓励才会去做,如果你不鼓励我,我可能永远都在下面。”

她谈到,由于在大学几乎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发表报告,接著还曾选中参加辩论赛,无形中也训练了她的胆量。

她形容,在甲骨文杯演讲比赛中,虽然她站在台上时,有感觉双手在颤抖,整体上仍很淡定地完成比赛;由于她们明年就要筹备毕业论文,接下来将会减少参加活动,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回忆。

中国菜合口味 爱吃饺子麻辣烫

相较起许多人在外地总会特别想念家乡美食,这批马来学生却相反,她们自称在北京养胖了自己,只能在寒假暑假回马减肥!

简兰更提到,她觉得中国米饭与大马有点不一样,中国的米饭比较香糯,她在北京可以吃2碗饭,回家时却只能吃半碗不到。

“我(简兰)也特别爱麻辣烫,但如果我跟中国人提起的话,他们会说麻辣烫是特别不健康的食物,但我觉得特别好吃,还有就是饺子。”

简兰也提到,她们有学习做中国菜,但饺子做得不好,目前只学会做最简单的“西红柿炒蛋”,当回去煮给家人吃时,还获得好评。

询及她们会否想念拉茶或椰浆饭时,许曼文指出,马来学生偶尔在宿舍会自己煮椰浆饭,所以没特别怀念马来美食,反而北京学生会的华人留学生,会想念大马食物,所以她们有时会叫上北京学生会的人一起来吃。

追看中国电视剧

随著中国的影视与综艺崛起,她们也追看中国电视剧及电影,在访问中可见她们对中国新生代演员,如:井柏然、迪丽热巴及张一山的作品可说如数家珍。

在北外留学的日子,许曼文及简兰经常有到其他省份去参加比赛或交流;而简兰喜欢云南因风景环境特别美,而许曼文则最难忘贵州及内蒙古,原因却不是风景,而是难忘与伙伴们一起出游办活动的过程。

谈到在北京最难忘的事,简兰神采飞扬地谈“千里走单骑”的骑脚车经历,她不时会从北外骑到天安门、鸟巢或颐和园;而许曼玲则补充,有一次她答应与简兰一起从北外骑脚车到三里屯,路程30多公里,简兰骑得非常兴奋,而她却骑得快疯了,但回忆起来却是美好的事。

大马孔子学院 飞速成长出人才

作为中国汉办在海外推广汉语国际化及文化交流传播的机构,孔子学院来马的时间虽不长,但发展却为迅速,目前上课的学生已从7年前的300人飙升至8561人。

中国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是在2004年于韩国挂牌,而马来西亚则迟至2009年7月,才由马来亚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建设,在吉隆坡开办了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

在2010年开始运营时,孔子学院的学生人数只有区区300人,但历经7年的发展,如今上课的学生人数已多达8561人。

孔子学院院长陈忠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提到,孔子学院多是采取与各大教育机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以第二语言的方式来学习汉语,上课人数以马来民族为主,占了8561名学生的85%。

他说,越来越多教育单位与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签署合作项目,而且非常积极及主动,可见掌校人对学习中文及汉语的热情。

“北方大学(UUM)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方大学的校长已下令,该校所有就读商业系的学生都要来上对外汉语课。”

肯定汉语商用价值

他认为,马来族群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肯定了汉语与中文的商用价值,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的关联。

他提到,全球目前不同程度地掀起学习汉语的现象,是中国的经济、军事、贸易及文化走出来等综合国力逐渐提升相对应。

他有信心,未来会有更多马来族群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

孔子学院目前有34位教师,教学点几乎涵盖西马半岛,合作伙伴主要是政府大学、外语大学、中小学、国际学校及技职学校,目前不断有新增的合作伙伴。

今年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行的第16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玛拉工艺大学在籍生沙米尔,不但获得亚洲组冠军,并在8月赴中国湖南长沙参加总决赛时,获得了世界总决赛亚军、最佳口才奖及孔子学院奖学金。

这也是马来西亚区代表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历来最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陈忠补充,孔子学院与马来西亚师范大学有师资培训的合作,同时也有硕博奖学金以让大马人赴京就读研究生课程。

玛拉工大 每学期5千人修中文

李锡锐(中)与玛拉工艺大学的马来学生一起品月饼过中秋,他也向学生讲述了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李锡锐(中)与玛拉工艺大学的马来学生一起品月饼过中秋,他也向学生讲述了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第三种语文,玛拉工艺大学设有的7种外语选修课,而中文科向来都是属于热门,目前单在总校每学期都有五六千名马来学生选修中文科。

玛拉工艺大学高级讲师李锡锐指出,玛拉从工艺学院开始就设有中文组,当时只有三四名汉语教学老师。在升格为工艺大学之后,校方扩大中文组的规模,目前共有20多位汉语教学讲师,其中有2位是马来讲师。

在李锡锐看来,中文组成为热门的选修课存在几个原因,第一是中文组的老师特别有人情味,加上中文对马来学生来说并非一个陌生语文,相对其他语言来得有亲切感,而且使用的几率也比较高。

没有讲中文环境

但李锡锐告诉《东方日报》,由于中文科在玛拉工艺大学是属于第三种语文外语组别,加上玛拉学生多为单一族群,没有讲中文的环境,因此学生之间并不热衷用中文来沟通。

他认为,马来友族学汉语不是一种热潮,而是倾向一种商业需求,以迎合“一带一路”带来的旅游潮及工商贸易所需。

李锡锐也引述该校高级讲师杨建生博士在今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显示,有74%机构管理层希望马来员工去进修中文以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以更有效地服务国内外客户,尤其是工商贸易与旅游相关的服务领域。

惟,这项研究也指出,另有21%服务管理层并不建议马来下属进修中文,其中一个原因是国文及英文更为重要,中文仅是附加价值的语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