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昇在大学时间受华文教育理念感动,毕业后在独中执教,转眼已13年。(受访者提供)

在大学中与辩论活动结下不解之缘,新文龙中学英文老师周春昇通过带领辩论培养学生心智,让学生从完全不会辩论或口语表达不强的情况下,能在众人面前阐述己见,促使学生多方面成长。

来自柔佛笨珍的周春昇(39岁)毕业自博特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本想往生物领域或是跟保育动物工作有关的领域发展,因为本身是个热爱大自然及动植物的人。

他透露,本身的第二志愿是想前往华教标杆董教总服务,基本定点是在吉隆坡,但因家庭因素,必须回到家乡,由于是偏乡小镇,唯有独中是跟华教有关系的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进入华教领域。

他曾在利丰港培华独中执教和管理宿舍3个月,翌年就回到家乡的笨珍培群独中执教约5年,之后到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学习3年,再次回到培群执教1年8个月左右,目前在峇株巴辖新文龙中学担任英文老师,在独中前后执教13年。

周春昇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当初放弃本科专业,刚开始时是有点小失望,但能进入另一个自己也还蛮喜欢的华教事业服务,他很快就释怀了。

他说,这一种转变和适应有赖于大学时期最后一年参与博大华裔生协会(现称博大华文协会),在学长郑立慷(现任丹绒马林国会议员)的带领下,较常出席华教课题的讲座及活动,让他对华教产生一种向往,如有机会希望能尽点绵力。

2016年初,周春昇与初中学生一同进行学期旅行。(受访者提供)
2016年初,周春昇与初中学生一同进行学期旅行。(受访者提供)

他坦言,进入华文独中后,在没有受过正式师训的情况下,马上要学习如何与学生沟通,再进而传道授业,是有一定难度。所幸在大学时沉浸在博大辩论组的淬炼下,让他有应对学生的说理能力、基本口语技巧及心理素质,似乎冥冥中,老天自有安排。

“阻力不大,挣扎自然也没多大。一路走来,我喜欢上了它,也确认了它是能让我发挥所长的一份志业。”

周春昇执教鞭也曾担任过行政工作,有些心得但也有矛盾,他坦言两者之间难以抉择。

“在两所学校中都得不到解答,所以就想去更为开放自由的台湾留学。我选修的是国立台南大学教育经营与管理硕士课程。台湾的师生学习氛围更为平等及自主,这一点在马来西亚大学求学时期相当难看到。当老师把权力下放时,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忆台湾深造过程,虽然当中亦有旅行,但更让他怀念的是沉浸在书海阅读、分析、归纳的时光。期间虽然痛苦,但是与快乐是并存。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我希望能把所感受的独立自主,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学习,用在学生身上。”

在台湾两年的学习,让周春昇在心灵上有所沉殿,也对于教育事有新的视角。(受访者提供)
在台湾两年的学习,让周春昇在心灵上有所沉殿,也对于教育事有新的视角。(受访者提供)

对自己许下承诺 推广辩论

周春昇曾对自己许下承诺,如果以后有需要帮忙或有机会,一定会与辩论再续前缘,推广辩论。

他表示,在培群独中带领辩论队算算是他的“处女之作”,该校参加辩论赛常是校方临时组队,没有所谓的教练或专业的培训老师,一切都是学校有兴趣的老师都能参与带队,俗称“一把手”。

他透露,在负责带领培群独中辩论队时,曾以管理博大辩论组的经验,组织起“智囊团”和“陪练队”,鼓励小部分同学参与辩论,希望这一切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帮助。

“在2006至2008年,培群独中辩论队在全中辩县赛拿了二冠一亚的成绩,可惜没能完成三连冠,拿下常年杯。之后到州赛,最好的成绩止步四强。”

周春昇表示,在不同学校带领辩论队,有不同的满足感。在培群时,学生是早期被他用较为传统方式在“管理著”,“鞭策著”,令他在学习当老师的技术上在这里得到大量的磨炼。

但在华仁中学,学生蛮朴实,他需要更加耐心、宽容和无私,让他体验甚多。

如今转往新文龙中学执教,他依然没有放弃带领辩论队,惟该校辩论活动是“零基础”,因此目前还未有任何表现,但看见学生从完全不会辩论的人或者说在口语表达不强的情况下,进步成能说会道,已是一项成功。

“现阶段是可以接受的。明年起码把目标定在拿县级冠军,进入州赛四强。”

今年的教师节,周春昇(右)收到学生费尽心思绘制的作品作为教师节礼物。(受访者提供)
今年的教师节,周春昇(右)收到学生费尽心思绘制的作品作为教师节礼物。(受访者提供)

学生遭遇挫折 鼓励自我提升

带领学生与辩论,不免遭遇许多挫折,周春昇总会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自我提升。

他指出,参与辩论的学生最弱的一环其实就是少阅读,除了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或是吓他们别输到“9比0”,然后再指点学生多找资料阅读,别无他法。

“当然,当中那种不骂不成才也是有。骂完还有再辅导,让他们心里放下自卑、愤怒、怕输等不好情绪,再好好调整心情出发。至于技术层面,我自己就要常常下场陪练。问题最大来自家长只能允许练到下午。因为学生要补习。”

周春昇表示,教育观念没有所谓“旧”与“新”,只有当下针对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环境所做出的协调,让受试者得到他所缺乏和他所想要两者间的平衡,进行适当的教育。
在台湾求学的两年,让他认知到,一个好的教育理念虽有坚持,但如无法在现实中考虑如何解决人与环境的影响因素,一切皆枉然。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