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8日讯)“男男性爱短片”风波闹得沸沸扬扬,针对政治人物涉及性丑闻时是否应该下台的课题,民众也各执一词,有者认为私生活无关工作;也有者认为无需下台,但调查期间需接受停职安排。

“性丑闻”一直是政坛上常见用以攻击政敌的手段之一,在大马政坛上更是屡见不鲜。从前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至前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蔡细历,许多政治人物都因性丑闻,导致政治生涯被蒙上一层灰影。

被卷入“男男性爱短片”风波的经济事务部部长兼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拿督斯里阿兹敏阿里,虽获得首相敦马哈迪的力挺,首相署媒体与传播事务顾问拿督卡迪嘉欣却引述国外领袖因卷入性丑闻而引咎辞职例子,向希盟领袖进言,扪心自问是否该用党政职位保护自身错误,疑惑正确行事,保护政党和政府名誉。

至于警方,则将针对“男男性爱短片”开档调查,近期传召相关人士助查案件。全国警察总长拿督斯里阿都哈密透露,警方近期将传召数名相关人士助查案件,不排除包括被指是短片主角的部长级人物,以确保整个调查工作的完整性。

涉及调查工作的政治人物是否该引咎辞职,各方说法不一。其中,27岁的执业律师刘毅龙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认为,政治人物在涉及性丑闻时应不应该下台的课题,应在主角接受调查后才能定夺。

“男男性爱短片”风波引起民众热议。
“男男性爱短片”风波引起民众热议。

惟他认为,政治人物在涉及这类事件时,因暂时放下手中职务,全程投入调查中,以示公允。

“如果涉及人物在接受调查时,仍掌握著国家的机要职务,即便调查结果出来后,证实他并未涉及,我相信坊间也会有许多相关的谣传。这对于当事人或对于调查公信度都会大大减分。”

至于涉及人物是否应该彻底交出职权,刘毅龙则认为,这应该是调查结果出现后,才能进一步决定的事情。

“马来西亚的社会结构以穆斯林占大多数,加之是民主社会国家,因此政敌利用同性或婚外情等性丑闻作为打击对手的手段,都具有明显的效用。不管是政治人物的性取向或他们是否有出轨,在马来西亚的整体架构上来说,都会动摇民众对其的信心。这一点不是民众的思想应该被教化的问题,而是政府是否拥有面对群众问责的能力。”

叶建勇(34岁,中文教师)则认为,政治人物不应该因为他们的私生活不检点而下台,因为选议员选的是为人民服务,无关他们的私生活。

“性爱这些是个人的事,影片穿出去也是别人偷拍,不是他们自愿的,错不在他们。我最不能接受政治人物的污点是贪污,因为这一点会有损民众的利益,但他们的私生活不会危及我们,所以我还可以接受。”

叶建勇(34岁,中文教师)。受访者提供
叶建勇(34岁,中文教师)。受访者提供

站在道德高点 忽略事件重点

在政治人物涉及性丑闻的事件上,不少民众喜站在道德制高点评断他人,却忽略事件发生后应该关注的重点。

刘毅龙指出,民众对于政治人物放生类似事件的焦点往往著重在道德和阴谋两个观点,却极少去关注事件发生后应该去做什么或该做什么。

“几乎很少人对这些事提到应做什么,大部分都在讨论幕后黑手是谁。但我认为这一点是更值得民众去关注的,因为只有政治领袖有能力对民众负责后,才能确保他们在执行所有政策和推动国家发展上取得好成就。”

叶建勇则认为,因大部分人都具有有批判性,常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因此相似的事件总是在政坛上被对手用来作为攻击手段,当选民都有这种倾向时,这种事自然就会变成了打击对手的黑材料。

“但对我来说,政治人物也只是一种职业,他们的工作就是管理国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也不需要是人民学习的对象,不要去神话他们。毕竟道德是个人的,这方面我就不觉得政治人物一定比人民高,为什么人民要去参照他们呢?”

他说,可能是民众都有一种迷思,认为政治领袖就需要是圣人,因此不能接受政治领袖像普通人一样有情欲。

“我觉得人民不是需要被教育,而是需要认清这个事实。政治人物,也只不过是普通人。”

性丑闻一直是政坛上用以打击对手的手段之一,涉及人士是否需要下台也成为人们极度关注的一个课题。
性丑闻一直是政坛上用以打击对手的手段之一,涉及人士是否需要下台也成为人们极度关注的一个课题。

网民各有看法

根据《东方日报》面子书专页相关新闻下留言,网民对于“男男性爱短片”风波各有看法,除了有希望涉案者能够卸下职务的民众,也有希望大家不要只将焦点关注于视频上的。

网民Jun Chan认为,疑似视频人物者应该卸下职务,毕竟还有一方被革职,怎么说都不是合理的处理方式。

网民George Sok直言,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身为公众人物行为举止要多谨慎。同时,他也认为,国内政治将个人隐私与工作表现挂钩的现象,是一件可笑到尽乎愚蠢的行为,更直言,现在已经不是黑白电视的年代了,要谨记一根手指指责他人前,要先用自己的大脑反省一下,那3根手指回指的自己是不是也如此完美。

网民John Yow留言说,这些男男女女的事情本身外面自己解决好了,请不要每天都为了这些事情在骂来骂去,应多为国家服务。

Waimin Tang则认为,不管真假,事件背后的真正目的动机策划者,才是真正的答案,也许想借此机会搞乱湖里的水,令民众糢糊其它的视线,来作炒作话题。

“此时,明箭与喑箭皆大放异彩,幕后策划者的动机何在呢?”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