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邦江21日讯)砂拉越近日因“山都望”啤酒风波引发广泛关注。
一家本地精酿啤酒厂推出以婆罗洲著名山峰“山都望”(Santubong)命名的新产品,却因宗教与文化敏感争议,最终被迫宣布下架并停产。
对此,斯木省华总会长兼成邦江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吴标生博士表示深感遗憾,并称此事是砂拉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一次挫败。
山都望属砂人文化遗产
吴标生指出,山都望不仅是砂拉越著名的地理标志和旅游胜地,更是承载丰富历史与传说的文化遗产。山都望山及其公主传说早已深入砂拉越人民的集体记忆,无论种族与宗教背景,均视其为砂拉越共同的骄傲。
“以‘山都望’作为产品名称,本质上是推广砂拉越独特身份与文化的商业实践。这在全球范围内十分常见,例如法国的‘香槟’、苏格兰的‘高地’,皆是以地名彰显地方特色。”
重演“Timah事件”?
吴标生强调,此次风波令人联想到2021年的“Timah威士忌事件”。当时,马来西亚威士忌品牌“Timah”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本应是扬名国际的好事,却因部分人士误认为“Timah”是女性名字“Fatimah”的缩写而引发争议。
尽管厂家澄清“Timah”在马来文中意为“锡”,与人名无关,舆论仍持续发酵。
“如今类似情况竟在以多元和谐著称的砂拉越再度上演,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点。”
“西马化”风气不应侵蚀砂
他表示,砂拉越长期以来以宗教包容与种族和谐为发展基石,不同信仰群体相互尊重、共同欢庆佳节,鲜少因敏感议题产生纷争。
“砂拉越人最引以为傲的,正是彼此间的宽容与理解。但这次事件令人不禁质疑:砂拉越是否也逐渐受到‘西马化’风气的影响?”
拿督吴标生进一步指出,作为来自砂拉越的联邦部长,南希苏克里理应更深刻地理解并捍卫砂拉越的多元价值观。
“然而,其反应却让人怀疑,是否因在西马居住已久,无形中,受到半岛日益盛行的宗教与种族极端政治氛围影响,而逐渐忽略了砂拉越‘共存共荣’的根本精神。”
“若此事发生在西马,或许并不令人意外。但在以开放、务实著称的砂拉越发生,并由一位砂拉越部长带头抗议,最终导致企业迫于压力妥协,这开了一个极为不良的先例。”
吴标生强调,“今天是一款啤酒的名称被指‘冒犯’,明天又会是什么?我们是否要对所有可能与某一群体信仰或习俗有所冲突的产品名称、文化活动,甚至艺术创作进行审查?这种无限上纲的‘敏感’,正逐渐侵蚀砂拉越独特的社会凝聚力。”
他指出,啤酒厂商决定停产固然是出于商业考量,但社会价值观的损失远大于商业损失。
“一旦容忍这种不宽容的势头在砂拉越蔓延,必将破坏我们世代传承的和谐根基。”
呼吁捍卫立邦之本
吴标生呼吁全体砂拉越人民,尤其是政治领袖,必须坚定守护砂拉越世俗、多元与包容的立邦根基。
“当局在处理此类议题时,应保持理性与效率,而非一味迎合或煽动狭隘情绪。砂拉越人应珍惜并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绝不容许外来极端风气破坏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