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里4日讯) 随著硕莪虫季节到来,石山小贩中心近日出现一股独特的“硕莪虫热潮”!
摊贩在周末摆出一盆盆活生生、蠕动中的硕莪虫,每盆售价10令吉,约有10至15只,吸引不少老饕与游客驻足围观。
硕莪虫为砂拉越原住民传统食材之一,主要生长在西米树(Sago palm)树干内。当地人通常以生食、炭烤或油炸方式享用,被认为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天然能量,是雨林地区的高营养食材。
在石山小贩中心,不少摊主现场示范各种吃法,有人烤得金黄香脆,有人油炸后撒盐调味,但也有少数勇士选择生吃。
据了解,按当地习俗,生吃前必须先咬断虫头,以免整只生吞,因会遭虫反噬。但凡敢生食者都称之为“美味蛋白质”,以示胆识。
根据摊贩受访透露,硕莪虫的供应具有季节性,一般在雨季或伐木季节较为丰富,价格亦随市场需求波动。部分民众视之为滋补佳肴,亦有人以好奇心尝鲜体验。
一名常客笑言:“看起来吓人,其实口感像肥嫩的椰浆虫,烤过后香气十足。”
另一名年轻游客则表示:“第一次看到这种虫,还在蠕动,但听说很补,可能会鼓起勇气试试看。”
在城市饮食逐渐多元化的趋势下,硕莪虫从原住民餐桌走向市集,甚至进入土著餐厅的菜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野味代表之一。
“虫食经济”的兴起,不只是猎奇,更是一场文化回流。人类的味蕾正在被重新定义,从排斥到接受,从害怕到勇敢。
或许,当我们敢于咬下第一口硕莪虫的瞬间,也是在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最原始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