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邦江30日讯)斯木省华总会长兼成邦江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吴标生博士表示,砂拉越第三代及以上的华裔早已在本邦落地生根、代代成长,应获承认为砂土著(Orang Asal Sarawak),以体现砂州政府倡导的“多元共荣、公平包容”的治邦精神。
他呼吁砂拉越政党联盟政府审慎考虑,将第三代砂出生的华裔、印裔或其他未被《诠释法令》列入的族群,纳入砂拉越“原住民”的定义之中。
吴标生指出,社会上有声音担忧此提案或影响现有原住民的权益,这种说法完全是对建议的误解。
“此建议仅是为了让第三代及以上在砂拉越出生、成长、服务本邦的华裔获得应有的承认,并未触及或削弱任何现有原住民的权益,更不会改变砂拉越多元族群在宪法与文化上的地位。”
他强调,这项建议的精神是“包容与平等”,并非“取代与对立”,其核心在于消除长期存在的制度性不公,推动砂拉越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共荣共进”的邦国愿景。
华裔对砂贡献良多
吴标生指出,砂拉越华裔自19世纪南来拓荒至今,历经三至六代传承奋斗,早已深深融入砂拉越社会。不论在教育、经济、文化或公共事务领域,华裔对砂邦的发展皆贡献良多。
“砂拉越华裔在砂邦历史悠久,几代人生于斯、长于斯,祖辈也埋葬于此。我们纳税最多,在各行各业的成就有目共睹,为砂拉越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教育、商业等领域,华裔却因未被纳入‘原住民’范畴而无法享有平等机会,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举例,不少优秀华裔学生因“非土著”身份而被拒于理想科系门外,企业家在政府招标中亦常面临不平等待遇,这些问题反映出制度层面的差距与不公。
吁重新定义原住民概念
“我们第三代、第四代的华裔都是土生土长的砂拉越人。他们的祖辈在这里扎根,父母在这里奋斗,子女也在这里成长、服务砂邦。既然大家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建设这片家园,就理应享有同等的承认与尊重。”
吴标生指出,砂拉越一直以“多元族群共存”为荣,而包容与公平正是砂邦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石。若继续以血缘或族群界定“原住民”与“非原住民”,显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也与“砂邦人人平等”的精神相违。
“砂拉越的‘原住民’身份,应以‘是否土生土长、是否为砂邦发展做出贡献’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仅以族群血统来划分。”
他认为,承认第三代华裔为砂土著,不仅是身份认同的象征,更是公平正义的体现,这将有助于促进族群团结,消除制度性隔阂,让砂拉越真正成为“一个大家庭”,实现各族共融共荣的目标。
吴标生进一步表示,对某些政党长期未能积极争取华裔应有权益深感遗憾。部分政党身居执政联盟要职,却未善用政治资源为华社发声,反而在“平等”口号下忽视了结构性不公。
“所谓的‘平等’,若让华裔学生因成绩再好也无法进入理想学系,让商家因身份问题在竞争中受限,那样的‘平等’只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惠及全民。”
他呼吁砂政盟政府顺应砂拉越华裔的普遍愿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认真看待此建议。
“我们都是砂拉越人。我们的根在这里,心也在这里。是时候让砂邦以行动证明——真正的砂拉越精神,就是包容、公平与团结。”
吴标生总结,承认第三代华人成为砂土著,不会削弱任何族群利益,反而能进一步巩固砂拉越的多元和谐与长期繁荣,展现砂政盟政府包容治邦的格局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