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都鲁25日讯)砂拉越食品工业、原产业与区域发展部长拿督斯里史蒂芬伦迪表示,政府将持续完善农业供应链,推动粮食安全战略,并积极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助力砂拉越迈向先进农业区域的愿景。
史蒂芬伦迪昨日在出席Sara-Bif牛肉罐头推介礼及见证砂拉越农业局(KECA)与Advansia签署谅解备忘录仪式上致词时表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若不及时制定策略与行动计划,未来将面临粮食供应不足与庞大的进口逆差的挑战。
“目前,已有12家公司投入稻米种植与研发。我们寄予厚望,希望有一天砂拉越能成为马来西亚的米粮之邦。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若我们今天不采取行动,未来供应将面临严峻问题。”
他提及,目前我国进出口逆差已达到76亿令吉,因此农业转型势在必行,这不仅涉及稻米产业,也涵盖畜牧、果蔬及其他农产业。
“我们的政策目标是打造完整的农业供应链,从研发优质种子、提升产量,到下游市场销售与加工,确保产业能够全面发展。如果农民种了很多,但缺乏销售管道,产量再高也毫无意义。”
他强调,政府正推动的“全面商业化与契约农业”,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与农民参与,这让农业不仅是自给自足,而是高效益、高回酬的产业。

他进一步说,农业转型势在必行,过去农村B40群体主要以自给式农业为主,如今政府要将这些农业活动转型为更具商业化和盈利性的农业,让年轻人对农业产生兴趣,并积极投身其中。
“青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年轻人更有知知识、更有活力,也更熟悉物联网(IoT)和新技术。如果能吸引他们投入,我们就能与世界先进农业国家看齐。”
在畜牧业方面,他也提到砂拉越已开始应用人工授精和冷冻胚胎移植等新技术,无需再从海外长途输入牲畜,而是直接利用科技繁殖优质品种,既节省时间与成本,又能提升产量与品质。
他称,透过先进技术与全球协作,本地农民与畜牧业者可以不必亲赴海外,也能享有国际水准的种植与育种技术。“我们不必把所有人送去巴西。只要技术到位,本地也能做到。”
“这只是开始。我们要培育最优秀的农民,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提升产量与品质,让农业成为推动砂拉越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