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重要的就必须赶快做,不必等。”
从说故事给女儿听,到去学校说故事给女儿的同学听;从一个班扩及到整个学校,进而一整个社区;从一个平凡的故事妈妈,到创立云林故事人协会,并接手云林故事馆的运作。
唐丽芳坚信,她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深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现代人因为工作忙碌,很少有机会好好停下脚步、放松心情看看生活周遭的有趣事物,甚至因为对新闻媒体的无感,而导致对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也漠不关心。
为了促进社区居民对于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关心,在云林有一个叫做“故事人协会”的组织,近年来积极推动创作社区绘本、走读台湾云林、推广在地故事的活动。借由辅导社区居民创作绘本,他们培育素人画家,让没出过绘本,甚至没拿过画笔的人,都能透过画笔,诉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土地、文化的关怀,进而将这些平凡却感人的故事推广出去,促进良善文化的形成。
唐丽芳,是云林故事人协会的大家长,2005年创馆至今,尝试化被动为主动,不再等待人们走入故事,而是把故事带出去。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010年开始,唐丽芳进行“走读云林”计划,一群人骑著脚踏车,载著满满故事的故事盒子,走读云林乡间,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故事,让失传已久的纸戏人文化在云林各乡镇复苏。更走出海外,以走读行脚的方式,造访不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墨西哥、西班牙、中国、不丹、印尼等国家,分享故事、说故事,以及采集当地的故事带回台湾。
“马来西亚与台湾,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国家。我很期待这一次的旅程!”这一次,云林故事人走读马来西亚,唐丽芳除了分享台湾的故事外,旅程中也采集所到国家的故事,透过镜头记录行脚的所见所闻,将世界带回台湾与大家分享。
“我走遍社区常常有很多感动,遗憾不会画画无法纪录,看到创作者能把感动化成绘本与大家分享,为社区带来力量,让我非常感动。”
“同样一个故事,让30个人听,可能有30种以上不同的感想,”唐丽芳说。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她总是鼓励大家勇于讨论、表达,希望大家透过思索去整合自己所知,进而想像。正如她所提倡:“思考不一定会得到答案,却能发现方向。”
唐丽芳说,此次走读马来西亚,希望和这里的社区居民分享云林的幸福,带动社区活力与创造力。“故事,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与会的每一个人,紧紧地相系著。”唐丽芳认为,倾听与分享,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唯一途径。“倾听让我们能理解他人,透过分享也让更多的人能理解。而‘故事’正是倾听与分享的集合,透过故事的流传,能快速而不费力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来听故事受赠糖果
在六七十年前,日本有一种以纸戏人来说故事的方式,台湾早期因为受到日本人统治,其实也有这样的传统,后来因为有了电视、有了电脑,人们再也没有这样过日子的模式。
纸戏人是商人到处卖糖的一种方式,同样骑著脚踏车到处说故事的唐丽芳,不卖糖,改用送糖的方式,每个听故事的人,都能得到一颗糖果。她觉得,地方美好的人事物需要细细地谈,也很喜欢人们聚在一起听故事,那种单纯的快乐。唐丽芳称:“用故事来跟人交流,这样的一种心情,其实就是再简单不过,很令人快乐,说故事像在分享,也像在送礼,是送到心里面的。”
“云林故事馆,平时都是在室内讲故事,现在到各个国家的不同社区去说故事,我希望借由这样的旅程,累积更多故事。”对即将展开的“走读马来西亚”的旅程,唐丽芳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