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光(右)称,有毒贩将毒品制成液体混入电子烟中,在外观上极难辨别。

近十年来,大马吸毒及贩毒者的年龄层有年轻化趋势,据内政部副部长拿督斯里三苏安努亚公布的数据,毒品问题也蔓延至高学历,今年首季全国共有559名拥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历者因涉毒被捕。

随著网络日益发达,大马监狱和戒毒所讲师张永光点出,青少年接触毒品的管道从过去的夜店、派对转向线上,且有宣传短片推波助澜。

“这些内容旨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认知,营造‘毒品无害’的错觉,其最终目的,是在资讯末尾直接发出诱导:‘是否想尝试?欢迎联系。’”

张永光也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华小与中学主讲防范毒品教育,他昨日在接受《东方日报》与国营电台Ai FM合作的“爱东方聊天下”主讲毒品危害课题时也指出,如今有许多人试图美化吸毒行为,将其称为“吃药”,轻视其成瘾性,这种认知极为有害。

“值得注意的是,有初中生因社交媒体上的误导性资讯,竟认为香烟的危害大于大麻。”

他进一步点出,电子烟的泛滥已成为青少年接触毒品的路径之一。

他提到,有毒贩将毒品制成液体混入电子烟中,外观上极难辨别;若缺乏专业检测仪器,其成分根本无从查验。

他补充,即便他本身已具备多年专业经验,他也难以靠感官辨别电子烟的成分,但可以透过观察青少年的状态,判断是否有毒瘾的症状,比如:红血丝、自言自语等。

“由于(电子烟)高度混杂了浓郁的水果香精,嗅觉所能感知的只有苹果、橙子或西瓜等味道,毒品本身的气味已被完全覆盖。”

他坦言,当前化学合成的新型毒品会直接损伤人的神经系统,且其成瘾症状具有延迟性,并不会立即发作,导致极低的戒断成功率。

毒品成瘾后果不堪设想

张永光说,仅含尼古丁的香烟尚且令许多人成瘾且难以摆脱,而毒品的成瘾性与依赖性远胜于此,因此他促请青少年不要挑战自己的自制力,即使有再强的自制力,也不要接触毒品,更不要跌入毒贩的激将法圈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表示,我国目前有约30所戒毒康复中心,散布在各个州属,其中分为被判刑的以及自愿接受治疗的。

对于家人发现的吸毒青少年,他鼓励送往无案底的自愿戒毒所,并根据严重程度提供治疗;针对普遍出现的精神问题,患者会先被送往中央医院精神科,稳定后再返回戒毒所。

“无论是青少年、成年人还是老年人,戒毒疗程都是一样的,如果被判刑的话,疗程预计在1年2个月左右;自愿的预计在3至6个月左右。”

他曾接触一名因吸食“聪明药”而身心崩溃的大专生,其动机竟仅为提升专注力以连续熬夜读书,待接受治疗好转回家后,又开始贩卖毒品。

他表示,虽然家人给予关爱,但影响有限,最终在宗教背景戒毒所的持续帮助下,才成功彻底戒除毒瘾。

“家人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需要时常和孩子联系,而不能仅是将孩子送到戒毒所以后就完全假手于人。”

当谈及他如何投身此项工作,张永光表示,他们是由一位退休警官培训,并推荐他们前往戒毒所引导学员向善。

“有一次讲完课以后,我和2位囚犯聊天,我问他们卖或吸什么类型的毒品,他们直言只是贩毒并不敢吸毒,这说明他们也知道毒品的危害。”

他提到,由于专业的毒品防范教育讲师较为稀缺,学校通常会邀请他们以华语为学生开展讲座。

他说,除了接受学校的主动邀请,他更会以此为契机,在抵达当地后主动联系周边其他学校,在一天内多举办几场讲座。

他曾询问与参与讲座的青少年对禁毒的看法,他们告之学校会举办禁毒讲座、父母亦反复告诫,也从媒体上了解到的毒品危害,因此不会去触碰这类违禁品。

为此,他认为,防范教育非常重要,各方面应努力去推动相关活动,但目前禁毒讲座的宣传力度仍未达到标准,每个城市在一年内应举办1、2次,才能让社会大众了解相关资讯。


【爱东方聊天下】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嘉宾:马来西亚监狱与戒毒所讲师 张永光 
主持人:振业 & 真怡
文字报道:黄雯慧

黄雯慧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