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随著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发展,假新闻与假视频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真假难辨,对媒体与社会大众构成严峻挑战,拉曼媒体系讲师、前新闻从业员刘惟诚表示,AI假新闻现象已“泛滥成灾”,而社会各界必须齐心协力应对,通过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及AI监管机制遏制这一趋势。

他昨日做客《东方日报》与Ai FM合作的《爱东方聊天下》节目时说,目前网路平台充斥大量假冒媒体及政治人物的广告与假新闻内容,例如在AI制作的视频中假冒政治人物诱骗网民,或冒用《东方日报》等媒体的名义散播假资讯,令人难以分辨真伪,而这类内容往往还会透过演算法扩散。

对此,他提醒民众可透过4大方法初步辨识社交媒体上的假帐号,包括:检查是否具备面子书母公司Meta等社媒机构验证的“蓝勾勾”、观察社媒帐号的名称是否异常、比较追踪人数是否过少,以及查看帐号创建时间。

此外,他说,若连结导向可疑网站,也应确认该网站是否具备完整的联络资讯、注册号码和新闻排版品质等。

谈及媒体如何善用AI而避免误用,刘惟诚以近期“国旗绘图出错事件”为例,指媒体在高压截稿环境下会轻易忽略明显的错误,并过度信任AI工具。

他认为,AI可用于提升效率,如自动翻译或撰写简单报道,但仍必须要有完整的查证环节。

“媒体之所以具备公信力,是因为有完整的查证环节。每当AI完成一个任务时,你就必须要像一般新闻报道那样,经由新闻主任、执行编辑、编辑主任等一层一层的进行审核,以确保内容是无误的。”

同时,他也建议,媒体机构是时候推出AI指南或手册,以指导新闻从业员的AI应用范围与限制。

谈及公众辨识能力,刘惟诚指出,马来西亚的媒体素养教育仍落后于其他国家。

“我相信各位在(新冠)疫情的时候,感受应该是非常深刻,(网络充斥)一大堆虚假消息,而且相信的人还很多。在我们准备要向政府提出把媒体素养,纳入中小学课程纲要时,AI又来的猝不及防。”

他还直言,在短影音主导的资讯时代,大众对内容的注意力持续缩短,传统的专家讲座与文章影响力有限。

因此,他认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媒体素养和AI的素养课纳入小学、中学及大专院校内。

“我觉得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治标又治本。”

针对政府是否应加强管制以打击假新闻时,刘惟诚表示,这是政府、业者与公众三方必须共同努力的责任。

他说,政府需要建立较为全面的AI监督架构与举报机制;业者则应在次框架上配合制定;公众也必须对收到的任何网络讯息提高警惕。

“我觉得通过这3方的努力,可以很大程度压制这些AI假新闻的散播。”

【爱东方聊天下】如何辨识及打击AI假新闻
主持人:恩慈
嘉宾:拉曼媒体系讲师、前新闻从业员刘惟诚

蔡民杰

蔡民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