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每件大小事情都应上传至社交媒体,这值得让人省思。(摄影:李家俊)

社交媒体面子书早前流传一些照片及视频,帖文内容可见一名母亲,为悼念骤逝的儿子频频更新状态,惟其上传儿子遗容的行为却引来不少争议,许多网民顿时为了“该”与“不该”的问题掀起骂战。本期《东方热话》邀请到金宝拉曼大学新闻系讲师郑文德和活动主持人陈少木发,谈论是否大小事情包括丧事都要放上面子书的看法。

陈少木发表示,社交媒体其实犹如一把“双面刀”,是善用或是滥用这取决于操刀者的用法,当这把“刀”用得好时就是善用,相反地,当这把“刀”是用于散播负面能量或引起一种恶性循环的情况时,这就是滥用。

他说,社交媒体如面子书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让使用者记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惟当你张贴你的言论时,可否想过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或后果,尤其是在这人言可畏的社会,是否又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需三思而后行

“偶尔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感性的直觉思考总会比理性的逻辑思考来得快,但我们要谨记,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每件事情的发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有不同的诠释版本出现,最终你还是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另一方面,他也直言,网民虽然有自主的能力,但也必须要有自律的能力,因此在上传照片或发表言论时,都应三思会否引起别人的不安或反感,勿以为那是自己的空间,就不会给别人造成伤害。

郑文德也指出,由于越来越多人以来面子书作为社交管道,因此不管是喜怒哀乐,大家都会上传到面子书与朋友圈分享,但只要这种现象不会变成一种瘾,对他而言还算合理。

但他认为,网民也要明智地使用这个平台,勿忽略了设定“可浏览此内容的对象”,因为你不会知道你所设定公开的帖文,一旦被人分享出去后,将对别人或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互联网上什么人都有,所以有时候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要任何东西都放上网,如上传亲人的遗容,可能会被别有居心者以不同标题分享出去,而扭曲了原本的意思。”

勿上传引起不安照片

陈少木发认为,他能接受当事人上传往生者的遗照,惟他不认同上传一些孩子情况非常严重,甚至插著喉管的照片,或是一些抱著孩子遗体的自拍照,一方面以示对往生者的尊敬,另一方面则引起不安。

“对我而言,一般正常人遇到负面情绪或悲伤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情或多余的时间去想把事情公开地分享出去,因为我们都会把悲伤的一面留给自己,反之把悲伤散播出去,也是无形中把负面情绪散播出去。”

他举例,若为了怀念往生者,亲友可上传过去与往生者的生活照,以纪念当中的生活细节,也许还会带出一些正能量,相反地,倘若分享的是与往生者过往所经历的负面照片,其回响肯定也是负面。

对此,郑文德也表示同意,既然逝者已矣,为何还要分享其遗容,倒不如分享往生者生前最美好的一面,或是以一些正面的文字来缅怀已故的亲人。

他说,也许经常刷面子书的人,现实中的生活是很寂寞,因此才透过这个平台来吸引关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其实这并没有问题,但若是太过依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病态,导致网上看到的每件事情都会间接影响其心理情绪。

学校应办课程 教导分析真假消息

郑文德告知,目前我国的学校并没有教导人民如何去分析媒体,包括社交媒体、言论及分享的帖文,会如何影响到“阅听者”,且我国也没有相关课程教育人民如何分析这些的内容,所以许多网民很容易就受到相关内容影响。

此外,他表示,其实外国已经有类似的课程,通过播放卡通片给小孩看,并且教育小孩现实与虚拟的分别,而我国也可仿效此做法推出类似的课程,从教育小孩对社交媒体的价值观开始。

“学校可以先尝试安排专业人士来给予讲解,教导学生如何好好使用社交媒体,至于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士,则应在第一时间给予事主一些善意的提醒,以防造成二度伤害。”

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相关单位也应教导社交媒体使用者,在分享的当儿要三思而后行,尤其是设定为公开的时候,事主的一言一止都会影响其未来。

寻找发泄管道

另一方面,陈少木发表示,通常一个人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时,才会去找一个管道关注别人的生活,或是去发泄自己的情绪,部分甚至会“偷窥”别人的生活状况,不断拿自己与别人做出比较。

他坦言,其实只要一个人满足现有的生活,迈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他们并不会去特意去看待社交媒体是如何的,更加不需去关注其他朋友圈子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