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吉隆坡市政局正在使用人工智能 (AI) 技术监测首都河流的水位,以便为防洪工作做好准备。
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麦慕娜表示,当局透过指挥与控制中心 (KLCCC) 在首都周围的河流中安装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测器。
“当河水上涨到危险水位时,感测器会透过一个特殊的应用程式直接与值班工程师沟通。”
她今天在吉隆坡甘榜峇鲁阿都阿兹小贩中心为吉隆坡联邦直辖区零废物区计划启动仪式后表示,有了这些讯息,可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洪灾。
她表示,吉隆坡的灾害管理分为两个级别,包括县级和隆市政局内部。
“县级不仅有吉隆坡市政局(负责协调吉隆坡的灾害),还涉及其他机构,包括警察、消防队、民防部队等。”
她透露,在吉隆坡市政局内部,有一个专门的自然灾害应变小组,并制定了标准作业程序(SOP)。
她表示,隆市政局在防洪方面强调了几点,包括确保水泵正常运作。
“我们还会检查水库的深度和清洁度,确保排水沟没有堵塞,以免引发山洪暴发。”
她指出,事实上,市政局不仅进行了与洪水相关的研究,还进行了其他灾害的研究,包括树木倒塌。
她透露,市政局已对首都周边超过13万棵树进行研究,其中4万棵沿路的树木正在进行修剪,以防止树木倒塌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要感谢联邦政府去年拨款2000万令吉用于吉隆坡的防洪项目。今年,该项目已拨款6000万令吉,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
她重申,希望透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防止首都发生洪涝灾害。
此前,《大都会日报》报道称,大马预计将在2025年冬季初期至2026年初,短暂面对拉尼娜现象,并可能影响全国的降雨分布。不过,这样的情况预计不久后将恢复至中性水平。
大马气象局今日发文告指出,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长期天气展望显示,多数国际气候模型预测,目前的厄尔尼诺-南方振荡(ENSO)处于中性状态,且有56%机率持续至今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