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纪念碑原址已启动扩建工程,并规划打造全马首座南侨机工纪念公园,延续抗战记忆与精神传承。

(吉隆坡28日讯)值创立130周年,吉隆坡广东义山推动历史空间转型,打造全马首座“马来亚南侨机工公园暨马来亚南侨机工纪念馆”,预计8月14日揭幕,重现滇缅公路曲折地形,铭刻3200名机工姓名,致敬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义山从殡葬地迈向文化古迹公园的转型新貌。

吉隆坡广东义山主席杨博耀指出,设立马来亚南侨机工公园暨马来亚南侨机工纪念馆的构想,源自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去年出席公祭活动时的一句点评:“南侨机工碑虽具历史意义,但仅有纪念碑有点单调”,此番建议启发董事会重新思考呈现方式,最终决定在原碑基础上启动扩建工程,规划打造大马首座南侨机工纪念公园。

“当我们往外拜访时,才发现这座立于广东义山的南侨机工碑,其实是全球首座以南洋华侨抗战为主题的纪念碑,这个历史意义太重大了,因此更有责任将它完善发展。”

杨博耀指出,南侨机工在华人抗战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惟在马来西亚历史叙事中长期缺席,极少被记录与传承。
杨博耀指出,南侨机工在华人抗战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惟在马来西亚历史叙事中长期缺席,极少被记录与传承。

历史沉默中的无名英雄 南侨机工精神值得铭记

杨博耀指出,南侨机工在华人抗战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马来西亚的历史叙事中却长期缺席,极少被记录与传承。

他表示,当年参与抗战的南侨机工约有3200人,其中部分在滇缅途中意外身亡,部分留在当地定居,返回马来亚的仅剩约千人,但由于早年政治环境敏感,不少归国机工选择对自身经历保持沉默,导致史料流失、记忆逐渐淡化。

他指出,这批南侨机工瞒著家人毅然返国支援抗战,牺牲生命与家庭,展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国华人子弟深刻了解与学习;近年来中国政府也陆续正名与追认其历史地位,将滇缅公路上殉职者列为“烈士”,其馀则尊为“英雄”。

“他们虽未持枪作战,可做出的牺牲,其实和部队里面的军人没有什么多大区别。”

南侨机工纪念公园设计灵感源自当年机工穿越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的历史记忆,采用夯土打造红色弯墙,象征险峻路途与坚毅精神。
南侨机工纪念公园设计灵感源自当年机工穿越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的历史记忆,采用夯土打造红色弯墙,象征险峻路途与坚毅精神。

重现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 夯土墙重塑历史现场

杨博耀指出,南侨机工纪念馆与公园总建设费用达235万令吉,设计灵感源自当年机工穿越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的历史记忆,并采用夯土打造红色弯墙,象征险峻路途与坚毅精神,而墙上焊刻3200名机工姓名,让无名英雄得以具象呈现。

他说,纪念馆依据历史脉络划分为5个主题展区,展板动线取材自滇缅公路的曲线设计,展览内容以中文为主、辅以英文翻译,让参观者在空间行走间沉浸于历史情境,馆内展品多为海外单位捐赠或授权的复制文物,包括机工制服、证件、证书等。

马来亚南侨机工纪念馆依据历史脉络划分为五大主题展区,展板动线取材自滇缅公路曲线设计,内容以中文为主并辅以英文翻译,引导参观者在行走中沉浸历史情境。
马来亚南侨机工纪念馆依据历史脉络划分为五大主题展区,展板动线取材自滇缅公路曲线设计,内容以中文为主并辅以英文翻译,引导参观者在行走中沉浸历史情境。

他坦言,为填补本地史料的空白,广东义山自去年12月起积极赴中国多地拜访学术机构与博物馆,包括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厦门陈嘉庚纪念研究会等,取得大量珍贵史料;相比之下,我国本地保存的南侨机工资料十分有限。

“我们于今年3月也与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建立合作关系,对方不仅协助将史料转为高清格式,也正式认可吉隆坡广东义山为其首个海外合作分馆。”

纪念馆后方墙面展示逾800名南侨机工照片,凝视历史现场,向这群无名英雄致以最深敬意。
纪念馆后方墙面展示逾800名南侨机工照片,凝视历史现场,向这群无名英雄致以最深敬意。

从殡葬空间转型学术场域 推动青年认识历史

杨博耀表示,广东义山希望借由纪念馆设立,扭转社会对“殡葬地”的刻板印象,推动转型为开放式历史教育与学术场域。他形容,广东义山是座“露天资料馆”,埋葬许多马来西亚开埠名人,如叶亚来、叶观盛与陈秀连等,具备丰富历史叙事潜力。

“若能好好整理这些历史资源,说出其中故事,不仅让年轻一代重新看见这座义山的文化记忆,也有助于改变社会对义山的传统观感,将其视为一座现成的‘活化石’。”

他指出,广东义山近两年已与4所大专院校合作,邀请教授与博士担任顾问,协助引导中学生与大学生前来进行考察研究,未来也将考虑把纪念馆纳入校外教学与历史教育活动。

针对出版书籍计画方面,杨博耀透露,广东义山正著手系统整理这些史料,并与大学团队合作,期望由大学院长或教授带领博士生进行内容撰写。

“若仅靠我们自行搜集与整理,资料容易零散、进度也会较慢,但透过学术团队的协助,不仅能使内容更完整,可信度与公信力也会更高。”

杨博耀展示馆内将会展示的复制文物,包括机工制服(冬、夏两款)、证件、证书、日记、油桶、手电筒等,重现南侨机工的历史场景。
杨博耀展示馆内将会展示的复制文物,包括机工制服(冬、夏两款)、证件、证书、日记、油桶、手电筒等,重现南侨机工的历史场景。

从义山走向古迹公园 广东义山筹划申遗计划

杨博耀表示,广东义山未来将转型为具历史意涵的“古迹公园”,计划将占地约260英亩的园区申请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并放眼未来争取世界文化遗产认证。

“我们希望改变大众对‘义山’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看见它承载著城市历史与文化记忆。申遗是重要且长期的工作,必须长期耐心推进。”

他指出,早年尚未兴建王宫路(Jalan Istana)时,广东义山原为一体相连,后因政府征用地段修建王宫路而被划为两区,为此,义山方面计划未来兴建人行天桥,以串联园地两侧,方便民众通行。

馆内展出的复制文物,包括机工制服、证件、 证书 、日记与纪念章等,呈现南侨机工的历史记忆与精神风貌。
馆内展出的复制文物,包括机工制服、证件、 证书 、日记与纪念章等,呈现南侨机工的历史记忆与精神风貌。

他强调,若义山仍以传统思维经营,将难以吸引外界参与;唯有透过转型为获得官方认可的历史文化空间,方能长远保留下来。

他说,自2000年起义山已陆续展开道路拓宽、交通优化工程以纾解扫墓期间壅塞问题,未来也将持续改善照明与绿化环境,逐步扭转社会对义山“阴森”的既定印象。

“虽然我们也面对很大的压力,但仍希望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更新颖的方式来经营与推广,历史不能被改变,但文化可以以创新的手法去传承。”

赖文凤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