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日讯)中国一名46岁妇女与女儿起争执时,一时情急挥了一巴掌,没想到16岁女儿就此离家出走,至今十年杳无音讯。妇女花光积蓄四处寻人未果,懊悔不已。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报导,现年46岁的王姓妇女来自贵州,早年因丈夫嗜赌及家暴而离婚,独自带著女儿在重庆生活,女儿当时就读于住宿制学校,日常仅有周末返家。
而王女姐姐的儿子在重庆求学,周末常到她家暂住。由于住房空间有限,她的女儿每次都要把自己的房间让给表哥,因此心生不满。
王女说,女儿曾表示愿意为表哥腾房,但对他长期借住她的卧室感到不适。她坦言,当时不知如何妥善处理。
直到2015年3月28日,女儿当天突然表示不想继续就学。王女在夜班后通宵沟通未果,翌日陪同返校时,老师提及她的女儿近来常与校外男生来往,收拾行李期间也持续透过QQ联系。母女在校内发生争执,王女一气之下失控摔毁手机,并给了女儿一记耳光。
未料女儿返家后沉默3天,于同年4月1日趁母亲上班时离家,未携带手机、身份证与银行卡,自此下落不明。
王女表示,怀疑女儿的离开与姐姐孩子长期借住有关,她担心女儿独自外出,将女儿的身份证藏了起来,但仍未能阻止她离开。
她在女儿离家当日报警并配合血样比对,并动员亲友寻找,10年来花光积蓄,边打工边追查线索,曾前往深圳、遵义等地,只要有人提供消息,无论距离远近她都会去确认,但始终未见女儿身影。
由于寻人开销庞大、积蓄迅速耗尽,王女改以打零工维持生计与搜寻进度:在高尔夫球场担任球童、在餐馆洗碗、到工地搬运,除基本餐费外,所得大都用于印制寻人启事与搜集资讯。
她在受访时多次重提“就打了一下”,至今对那一巴掌耿耿于怀,认为是女儿出走的导火线。她回忆,女儿平时乖巧开朗,从未离家出走过,母女关系也算融洽。若不是那次失控,她相信女儿不会离开。
她也坦言,当时过度关注成绩,忽略日常沟通,与女儿的关系裂痕因此扩大。
王女描述,自身长期失眠,常梦见女儿在外挨饿受冻,表示现阶段不敢奢望团聚,只希望确认平安状况,即便女儿暂不愿返家、或不再认可母女关系,能报个平安即可,向女儿喊话:“希望你能回来,当面把误会说清楚。妈妈一直爱你,也永远不会放弃寻找你。”
对此,王女的经历引起不少网民热议,有者批评她偏心:“为了个外人让亲女儿腾出卧室,她直接把整个家腾给你,自己离开,求锤得锤,不是如你所愿?挺有骨气的这女生。”、“叫你侄子给你养老呗,反正自己孩子的家都让出去给你侄子了。”
有人认为打巴掌只是导火线,女儿离开的真正原因是对原生家庭彻底失望;也有人担忧,孩子当时年仅16岁、未持身份证的情况下离家,生活可能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