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7日讯)中国宁波一名21岁女子每逢上厕所便可能无故晕倒,最终被确诊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长江日报》报导,宁波一名李姓女子自16岁起,每逢如厕便可能无故晕倒,短则十分钟,长达半小时。一开始以为是偶然,可后来晕倒越来越频繁,一个月总会发生一两次,上课中途去厕所会晕,逛街时找卫生间会晕,连在家都不敢轻易进厕所。

刚工作时,她总怕在厕所晕倒麻烦同事,每次尿意上来,都硬撑著等到午休。可越憋尿,尿意越浓,等到实在撑不住冲进厕所,一放松身体,眩晕感就会立刻袭来。

有次她在公司厕所晕了20多分钟,同事发现时,她正躺在地上,“同事扶我起来的时候,我不敢看他们的眼睛,觉得自己像个麻烦精,连上个厕所都要拖累别人。”

她五年间多次就医,排查妇科、泌尿科及神经内科均未发现异常,日常生活深受影响,甚至需在马桶旁放置塑料凳以防摔伤。

她表示,“想著万一晕了,能先碰到凳子,至少不会摔得太狠。家里人说我晕过去的时候,脸白得吓人,怎么叫都没反应,他们每次都怕我醒不过来。”

直至半年前,她因体检发现心率过缓,前往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门诊。副主任沈医生看著她带来的厚厚一叠检查单,血检、脑部CT、心脏彩超,从头到脚的检查做了个遍,却没找到关键问题。

医生遂结合她平日里血压心率都偏低,判断她很可能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医生解释,“人有两根神经负责心跳血压,交感神经管白天活动,让心跳加快、保持血压稳定;迷走神经管休息,让心跳慢下来、血压降下来。李女便是迷走神经太敏感,一碰到憋尿、疼痛的刺激,就容易反应过度,瞬间让心跳、血压跌到底,人自然就晕了。”

他表示,这种病虽是良性的,但晕倒可能发生在任何场合,比如过马路或爬楼梯时,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猜想,医生为李女安排了直立倾斜试验,她躺在能上下摇动的板子上,医生通过调整角度诱发神经反应。测试证明,确实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通过微创即可治疗。

手术过程中,医生将一根细导管从她大腿血管送入,直达心脏,精准锁定那根过度兴奋的迷走神经,通过射频能量调整。

手术结束,李女的心跳就从每分钟54次升到90次,血压也稳定在正常范围,终于摆脱厕所梦魇。

医生指出,此类病例并不罕见,全球约半数晕厥病例与此相关,年轻人尤需警惕。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透过专项检查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可透过微创手术根治。

蔡秀仪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