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14日讯)日本东京都一名92岁老妇近日过世,家人在整理遗物时惊讶发现,她名下的存折和投资资产竟累积至3.8亿日圆(约1083万令吉),比20年前继承丈夫遗产时还要多。35岁孙子看到存折时直呼,“这真的是祖母的存折吗?存款竟比当年还多!”
日本网站THE GOLD ONLINE报导,92岁老妇光子(化名)的丈夫经营房地产公司,辞世后她继承约3亿日圆(约855万令吉)遗产,包含东京土地、股票与不动产投资信托。
孙子健吾表示,祖母晚年健康,认知功能良好,但与家人关系较疏远,并未透露资产状况。家人原以为她会安稳度过晚年,随著医疗与照护支出增加,资产应会逐年减少,没想到反而在她过世后,发现金额不减反增。
他回忆,父亲曾建议祖母进行资产整理或生前赠与,但均被拒绝,祖母坚持“自己的钱自己管理”。
健吾透露,祖母虽然独居至晚年,但每月固定与证券公司专员联系,积极调整投资组合,将不动产出售后转换成现金、股票投资信托与外币保单,理财手腕完全不输专业投资人。
由于光子在理财上相当低调,从不与子女讨论,更拒绝生前赠与,总是淡淡回应,“等我过世后你们自然会知道。”直到遗嘱公开,分配给包括健吾在内的多位继承人,家属才惊觉她留下的庞大遗产。
随著日本高龄化社会加速,越来越多高龄者积极参与资产运用,背后反映出制度与环境的多重变化。
专家分析,高龄者愿意持续投资,与日本金融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金融厅近年加强监管、推动“长期、分散、定期投资”观念,减少不当推销,让银发族能在理解风险的前提下参与市场。光子的例子凸显“活到老、投资到老”的新趋势,高龄者不仅守住资产,还能创造成长。
专家指出,60岁以上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占全体资产6成以上,“资产传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资产类别的评估方式不同,持有不动产或股票可能较持有现金更具节税效果,成为遗产税对策之一。
此外,日本金融机构也在加强高龄者理财服务。在金融厅的指导下,说明责任更为严格,避免高龄者遭受不当劝诱,同时在投资者充分理解风险的前提下,仍可进行长期、分散及定期投资。
专家表示,光子女士的案例正是此趋势的缩影。她善于利用资讯学习并管理资产,晚年仍保持活跃投资,改变了“老后资金就是要用完”的传统观念,也对家庭资产管理及互动模式提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