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华盛顿17日讯)美国一名60岁男子在网络上阅读食盐(氯化钠,sodium chloride)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后,向AI聊天机器人ChatGPT谘询是否可以戒盐,结果误信建议,连续3个月改吃溴化钠(sodium bromide),导致罹患罕见的溴中毒,最后被送往精神病房住院治疗长达3周。

据外媒报导,这起案例刊登于8月初出版的《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由华盛顿大学3名医生共同撰写。

内容指出,一名60岁男子在无任何精神病史的情况下,到院时声称邻居可能在毒害他,且对医院提供的饮用水充满戒心,坚持自己喝家中蒸馏水,展现明显的偏执与妄想症状。

医生在进一步追查后,发现男子有多项饮食限制,虽然明显脱水却不愿喝水,且情绪激动、言谈混乱,甚至在住院24小时内试图逃离,最终因严重失能被依法送往精神病房观察治疗。

待男子状况稳定后,他向医生坦承,自己在查阅食盐副作用资料后,便试图进行“戒盐”实验,为此特地向ChatGPT查询替代品,结果看到AI回答“氯化物可以被溴化物取代(虽然多用于清洁用途)”,他竟将此解读为可食用资讯,自行服用溴化钠长达3个月。

虽然医生无法取得该男子与ChatGPT的完整对话纪录,但他们自行用ChatGPT 3.5询问“氯化物可以用什么取代”时,得到的答案同样提及溴化物,却未附上任何明确的健康风险警告,也没有厘清使用动机。报告直言,“这与我们认为医疗专业人士应有的做法相去甚远。”

根据报告,溴中毒(bromism)在20世纪初相当常见,因当时许多非处方药物与镇静剂皆含有溴成分,据信当年近10%的精神病住院病例与此有关。虽然这类情况在现代已极为罕见,但由于“网络上购买含溴化物的产品变得更容易”,导致近年类似病例又开始出现。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资料也指出,溴化盐如今只被用于猫狗的抗癫痫药物,并不适合人类食用。

报告作者呼吁,医疗专业人员在问诊时,应纳入AI资讯来源的考量,因为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虽然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却可能回复去脉络化或错误的资讯。

韦彦颖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