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5日讯)中国越来越多老人出现沉迷AI(人工智能)“虚拟数字人”,他们每天守在手机与虚拟任务互动、交流,更有甚者以为对方是真人,为了要和对方在一起,不惜要与陪伴多年的枕边人离婚。
据《北京日报》报导,75岁的蒋大爷乃一名沉迷“虚拟数字人”的老人,“我好想成为你的妹妹,可我每次扯破嗓子喊你,你就像根本没听见似的”,这段温柔深情的话语来自一名萤幕中的年轻女子,看似真挚感性,实际上却是一段经过AI技术生成的虚拟视频,但仍让他听后感动不已,表示“有你这样的好妹妹,是我的荣幸。”
即使画面中的声音与嘴型明显对不上,清楚可辨认出为AI合成视频,但他仍深信不疑,每天准时守候,只为等待“妹妹”再次更新。
蒋大爷的情形并不孤单,随著短影音平台普及,愈来愈多银发族沉迷于虚拟AI数字人所制作的情感类内容。许多年长者因为年老孤单、行动不便,逐渐成为这类内容的主要受众。
有网民分享,自家长辈在接触智能手机后深陷其中,不但认为自己被“真爱告白”,甚至坚称赢得高额奖金、走红网络,更扬言要与配偶离婚,引发家中争议。虽然家人已多次解释手机看到的内容纯属虚构,但长辈依然直言视频是真实的。
调查显示,针对中老年群体设计的AI角色,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装扮专业的“专家型男”、温柔亲切的“美女主播”,到撒娇卖萌的“学生萌妹”,各式设定迎合不同情感需求,但背后多以诱导消费为最终目的。
其中,一位自称“王建国弟弟”的虚拟男主播人气高涨。他常以“宝宝姐姐”称呼观众,搭配歌舞与甜言蜜语,引来中老年女性大量关注。
其视频中推荐的商品五花八门,包括孔雀手镯、骆驼奶、遮瑕膏等,观众在情绪渲染下往往毫不犹豫掏钱购买,却未察觉对方仅是AI操控的虚拟角色。
此外,许多被推荐的商品本身亦存在误导问题。例如某款主打补钙与氨糖的产品,实际仅为“氨糖软骨素无蔗糖高钙压片糖果”,其检验资料只涉及外观与味道,与所宣称的疗效毫无关联,明显与广告不符。
专家提醒,AI虽具备娱乐与实用功能,但针对老年族群进行情感操纵与虚假宣传,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及情感依赖,呼吁家庭成员提高警觉,协助长辈辨识虚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