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日讯)清明时节,除了传统的扫墓祭拜,一种新的缅怀方式正在悄然流行。随著AI技术的进步,在中国社交平台上,愈来愈多人分享用AI技术“复活”逝去的亲人的影像、文字,简单的影音合成,普通人只需要一支手机就能自己完成。

世界日报援引大公报报导,AI“复活”逝者的技术并不难,只需要一张照片、几段生前语音,甚至是文字记录,就能让逝者影像再现,甚至可以和家人“对话”。

潮汕的郑同学表示,她的外公一年前猝逝,一句话也没留下来,成为母亲心中的遗憾,于是她将外公的照片和声音传入AI视频软件,利用对口型功能合成视频,“复活”了外公。

视频里,郑同学的外公笑著坐在沙发上闲话家常,另一段视频则是外公和妈妈牵著手爬山,外公还对著镜头挥手,让郑同学的妈妈看得忍不住抽泣。

郑同学说,自己做的视频不专业也不精细,但希望可以打开妈妈的心结,“那怕是假的,也能给人安慰”。

白小姐则用AI软件让过世3年的父亲和她聊天,她输入父亲生前的聊天纪录,让AI生成新的对话。白小姐说,用文字“复活”亲友成本很低,很多免费软件都可以设置指令让AI“扮演”逝者对话。

根据报导,实测发现,AI软件可透过新旧照片合成,实现跨越生死的重逢图像;而一些视频剪辑软件简单的对口型功能,配合AI“换脸”技术,也能重现逝者的音容笑貌。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通表示,AI“复活”逝者的核心技术涉及演算法、模型和计算框架,而这些技术都已经成熟。

但在带来情感慰藉的同时,AI“复活”逝者也引发了隐私、安全以及法律层面的争议。

广东简宏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俊翔表示,家属出于个人情感需求,利用AI技术复原逝者形象,通常属于私人行为,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一般不会违法。“但如果未经许可制作、传播甚至贩卖这类视频,就可能侵犯逝者的肖像权。”

蔡美燕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