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羽绒服价格一直在上涨,中国消费者感叹,如今1000人民币以下的羽绒服很难找到了。(图取自网络)

(北京27日讯)新一轮寒潮席卷中国,羽绒服迎来了年度销售旺季。曾被视为“时尚绝缘体”的羽绒服,随著款式设计的不断迭代,如今已跃升为冬季潮流单品。

现在消费者选购羽绒服,不光要穿得暖,更要穿得好看、也要耐穿和品质保证。羽绒服的填充物主要来源于鹅和鸭腹部的朵状绒毛,但近年来,羽绒服价格一直在上涨。中国消费者感叹,如今无论是网购平台或实体店,1000人民币(约583令吉)以下的羽绒服很难找到了。

逾八成填充物为鸭绒

目前,中国商场内八成以上的羽绒服填充物都是鸭绒,但价格普遍突破1000人民币。一家运动品牌鸭绒含量为300克的羽绒服标价为2688人民币(约1568令吉),不少以往主打价廉物美路线的中国普及度偏高的品牌也推出了上千人民币的中高端款式。某品牌店员证实,近年来,羽绒服的销量明显高于棉服及其它保暖类外套,而如今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保暖性强、同时更轻便的羽绒服。

有消费者受访时说,中高端羽绒服品质较好,而售价为600人民币(约350令吉)以下的羽绒服充绒量较少,或触摸手感较差,冲洗一两次后羽绒就会减少。

中国江苏省某羽绒制品企业的总经理郭正受访时指,从10月起,鸭绒和鹅绒的价格普遍上涨五成,导致羽绒服成本上涨了20%,因此也推高了羽绒服售价。

鸭绒和鹅绒的价格普遍上涨五成,导致羽绒服成本上涨了20%,因此也推高了羽绒服售价。(图取自网络)
鸭绒和鹅绒的价格普遍上涨五成,导致羽绒服成本上涨了20%,因此也推高了羽绒服售价。(图取自网络)

3因素价格暴涨

羽绒金网运营总监吴宇透露,鸭绒近2个月价格涨幅近20%,原因有3。第一,全国大范围的冷空气带动羽绒产品的需求;第2,各大网购平台的双十一的促销活动带动需求;第3,养殖屠宰界的产量减少,拉低原料供应。

一名家禽养殖户盛胜林受访时说,尽管每只鸭的售价略微走高,但饲料成本也膨胀,到头来也侵蚀了赚头。“玉米和豆粕一些饲料成本涨了15%左右,基本上鸭毛涨价的盈利都填了饲料的窟窿。”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副秘书长程好良透露,去年中国白羽肉鸭产量约为35亿只,今年上半年约为19亿只,预计全年产量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但7月以来,商品代鸭苗的产量出现了明显变化,比最高峰时期减少了30%左右。产量减少的原因首先是行情持续低迷,该行业主动降低产能,而且7月后,受高温影响,鸭子不产蛋,出苗就少。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的选择也在悄然重塑市场。如今,消费者对品质、设计、功能与生活方式的综合考量更多。

黄义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