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5日讯)近来,中国试图将其在稀土矿产的主导地位“武器化”,引发全球担忧。然而,面对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正迫使欧洲将目光投向太空,以确保能源安全,据报导,欧盟正考虑开采月球的干净能源资源。
据美国媒体报导,随著全球秩序逐渐破裂,欧盟必须把寻找原材料的目标延伸到外太空,简而言之,欧洲需要开始开采月球。
欲摆脱联合垄断困境
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先前发布的《战略前瞻报告》警告,全球秩序正遭受剧烈震荡,非欧盟国家可能不再能够稳定供应低碳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报告指出“作为回应,人们可能会越来越重视先进采矿技术,包括太空采矿,首先从月球开始。”
报导指出,锂、铜、镍及稀土等金属是可再生能源与电动车的重要材料,而欧盟内部几乎没有这些金属的矿产。欧盟执委会担心,那些拥有丰富储量的国家可能会联手操纵供应,就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操控石油供应一样。这样的联合垄断可能推高价格,甚至“限制欧盟取得关键材料的能力,对欧盟的战略自主与干净能源转型构成严重挑战”。
太空采矿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太空采矿并非异想天开,其已得到多国政府机构的支持,包括美国的美国太空总署(NASA)、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政府机构都已推动相关计划。在欧盟内部,卢森堡正努力打造欧洲的太空采矿枢纽,希望能利用机器人开采月球与小行星。这些天体通常富含稀土、铝、钛、锰等实用金属,甚至还有黄金与白金等贵金属。
今年6月,欧盟执委会发表《太空经济愿景》(Vision for the Space Economy)报告,估计“太空资源”的潜在价值在2018年至2045年间可达1700亿欧元(约8200亿令吉)。然而,工业规模的太空采矿仍遥不可及,如何开采并将金属运回地球的实际解决方案仍在起步阶段。
矿物需求“字面上”飙升
为什么欧洲这么焦虑?报导指出,是因为能源转型让对关键矿物的需求“字面上”飙升。据部份估计,若要达成《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未来25年间全球需要开采的铜量,将等于人类历史上至今的总开采量。锂的情况也类似。欧盟执委会预测,到2030年,欧盟对锂的需求将比2020年高出12倍,到2050年更将高出21倍。目前,欧盟完全没有锂矿开采活动。
欧洲土地面积小、人口稠密、环保法规严格,且民间环保意识强烈,这使得即使发现矿藏,也很难开发。正如矿业巨头Rio Tinto在塞尔维亚开设锂矿遭遇的强烈抗议所示,“没人想要矿场设在自家后院”。此外,欧盟在建立关键原料供应链与精炼产能方面也明显落后。
中国取得垄断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早已抢先一步,在关键原物料供应链上取得垄断地位。根据德洛尔研究中心(Jacques Delors Centre)去年的报告,中国目前精炼了全球40%的铜、60% 的锂、70%的钴,以及几乎100%的石墨。报告指出“欧盟几乎10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这让欧洲面临供应中断与价格波动的风险,放大了关键产业的脆弱性。
简而言之,面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与能源转型的压力,欧洲不再只向地球寻求资源,而是抬头看向月球,也许,在那片寂静的银色表面上,藏著欧洲未来的能源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