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2日讯)随著全球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电池储能正从边缘角色迅速崛起为能源市场的核心赛道。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电池储能企业的海外扩张势头迅猛。据中国储能联盟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获得的海外储能订单总计达186吉瓦时(GWh),按年激增超过2.2倍。这一迅猛成长凸显了中国制造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尽管面临部份市场的关税壁垒,中国企业仍在积极开拓新市场。数据显示,来自中东、欧洲和澳洲的订单占据了近60%的比例。为应对风险,中国企业正通过在东南亚等地设厂来调整全球战略。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储能部署也在加速。英国能源研究与谘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预测,到2034年,全球在电池储能领域的投资将达到约1兆2000亿美元(约5兆零766亿令吉),以支持逾5900吉瓦(GW)的新增风能和太阳能装机。伍德麦肯兹的报告强调,先进的电网级电池技术对于维持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渗透下的电网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进军海外
在寻求海外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受益于其国内市场的政策支持。中国国家能源局近期公布一项计划,拟调动2500亿人民币(约1484亿令吉)的新增投资,目标到2027年建成180吉瓦的新增储能容量。
强劲的市场基本面直接反映在企业业绩上。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55家上市储能企业中,有47家实现盈利。
来自中国的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CATL)在其年报中披露,上半年营业收入按年增长7.3%,至1788亿8600万人民币(约1062亿令吉);净利按年激增33.33%,至304亿8500万人民币(约181亿令吉)。该公司指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驱动的储能电池需求持续快速成长是其业绩背后的关键动力。
中国太阳能产品厂商天合光能董事主席高纪凡表示:“业内曾经有一句话,要么走向海外,要么退出市场。由于各国皆存在关税壁垒,仅仅出口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在海外实现在地化生产。”
美国也要分杯羹
多年来,在美国电力系统中扮演边缘角色的电池储能,如今正迎来繁荣期。
根据能源数据门户Cleanview的数据,得益于自2022年以来电池价格降低约40%,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储能容量自2020年以来实现了15倍的惊人成长,目前已接近3万兆瓦(MW)。
目前,美国已有19个州安装了100兆瓦或以上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其中,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以约1万3000兆瓦的装机容量遥遥领先,占全美总量的约42%。这使得该州在用电高峰时段能够严重依赖电池供电。
成本下降拉低门槛
成本的快速下降是储能部署激增的核心原因。根据国际投行Lazard的数据,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场与电池储能相结合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在每兆瓦时50至131美元(约212至554令吉)之间。
这使得“太阳能及电池储能”的组合的价格上足以与新建的天然气发电厂(每兆瓦时LCOE收费为47至170美元)乃至新建燃煤电厂(每兆瓦时LCOE收费为114美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