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主要亚洲股市的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正在拒绝或限制那些寻求大量买入并持有加密货币作为核心业务公司的上市申请。(图取自法新社)

(香港22日讯)一种曾被市场热捧的企业策略正遭遇亚洲主要股票交易所的集体抵制。包括香港、印度和澳洲在内的多个主要亚洲股市的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正在拒绝或限制那些寻求大量买入并持有加密货币作为核心业务公司的上市申请,给这一模式的前景蒙上阴影。

据媒体援引匿名消息人士报道,香港交易所近期已拒绝了至少5家这类公司的上市申请,这些公司旨在成为数码资产库(Digital Asset Treasury,DAT)公司。香港交易所的主要理由是援引了针对“现金公司”(cash company,大马交易所也有特定规则,它定义为70%资产都是现金或短期投资的公司,被视为没有核心业务,必须在12个月内取得核心业务,否则会被停牌,最终除牌)的规则,该规则旨在限制主要只持有流动资产的实体上市。

可持续性模式存疑

这一趋势并非香港独有。9月,印度孟买交易所拒绝了一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此前该公司宣布计划将集资所得投资于加密货币。在澳洲,当地股票交易所禁止上市公司将超过50%的资产负债表配置于现金类资产,包括加密货币,这使得数码资产库的商业模式基本上不可能在这些地方上市。

这一系列监管行动的直接后果是,这类公司的市场表现显著承压。随著近期加密货币市场的深度回调,许多数码资产库公司的股价持续下滑,甚至已跌破其资产净值(NAV),引发了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

踩到监管局红线

据报道,香港交易所的拒绝决定,核心在于对“现金公司”或“空壳公司”的忧虑。监管机构倾向于要求上市公司拥有实质性的业务,而不仅仅是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投资工具。

一些交易所担心,这类公司可能并非在经营合法业务,而是在变相出售其上市地位。此外,主要持有加密货币这类高流动性资产的公司,在结构上与可能被用于不正当目的的空壳公司相似,这也触动了监管当局的红线。

在印度,孟买交易所已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其审慎态度,拒绝了明确计划投资加密货币的公司。

在澳洲,监管框架更为明确。澳洲交易所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对于那些转向投资加密货币的上市公司,交易所鼓励它们考虑把其产品构建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形式。

东瀛之国成例外

在亚洲主要市场中,日本是明显的例外。日本的交易所对数码资产库公司的概念保持开放,前提是这些公司能进行适当的讯息披露。目前,日本拥有亚洲最多的上市比特币持有公司,数量达到14家,其中包括全球第4大比特币财库公司——Metaplanet。

然而,即便是在监管环境更为宽松的日本,新的风险也已出现。全球最大的指数编纂公司之一——明晟(MSCI)正提议,把持有超过50%加密货币资产的大型数码资产库公司从其指数中剔除。若该提议最终落实,可能会切断来自被动投资基金的资金流,对这类公司的股价造成打击。

监管收紧的同时,市场也开始重新审视数码币财库模式。在去年早些时候,该模式被认为是推动加密资产市场上涨的动力之一,但如今许多公司正陷入困境。研究机构10x Research表示,随著Metaplanet等公司的股价暴跌,数码资产库公司的“魔术时代”也看似告终。

黄义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