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美股的科技领域仿佛被雷击中。

超威半导体公司(AMD)股价单日飙涨23%,创下近十年来最大涨幅。市场一度以为又是哪家投行上调目标价,结果真相更惊人:OpenAI正与超威半导体公司洽谈策略入股。

这不只是资本动作,而是一场人工智能(AI)生态的重组。因为在人工智能的战场上,算力就等于石油,而OpenAI此举,意味著AI“能源供应”可能出现新的权力转移。

你知道吗?

过去两年,AI 世界几乎被英伟达(Nvidia)一家公司垄断。不论 ChatGPT、Midjourney,还是 Google Gemini、Meta LLaMA,它们背后的算力几乎都来自英伟达的 GPU。

但这种垄断,正让整个行业感到窒息。如今,一张H100 显卡市价高达2.5 万美元至4万美元,还得排队几个月才能拿到。

连 OpenAI 和微软这样的巨头都被迫“等货”。这让 OpenAI 意识到:如果算力被一家厂商“卡脖子”,AI 的未来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时,超威半导体公司成了最现实的替代方案。它的MI300 系列 AI 加速芯片在规格上已逼近英伟达的 A100 与 H100:显存更大、带宽更高,在某些推理任务中甚至表现更优。虽然在复杂训练场景中仍略逊一筹,但差距已从“代差”缩小为“优化差”。一旦超威半导体公司的软件生态(ROCm框架)成熟,它就能真正与英伟达平起平坐。

对 OpenAI 来说,入股超威半导体公司不只是投资,而是策略绑定。它能直接参与芯片优化,掌握更多算力主导权。换言之,OpenAI 不再只是模型使用者,而是AI 硬件生态的共同缔造者。

这个动作的连锁效应,远超想像。

首先,AI供应链的估值逻辑正在重写。市场长期只给“AI核心股”(如英伟达)极高溢价,而对“第二梯队”如超威半导体公司、Marvell、甚至大马的益纳利美昌(INARI,0166,主板科技股)、阁代科技(GREATEC,0208,主板科技股)、伟特科技(VITROX,0097,主板科技股)这类外围设备厂则估值保守。但当OpenAI自己入股超威半导体公司,这象征著AI产业从“单核垄断”进入“多核心协作”的阶段。资金会重新寻找新受益者,而不是全挤在一只英伟达身上。

其次,这也标志著AI资本开始进入“基础设施期”。早期AI炒作靠的是“概念”——ChatGPT、AI绘图、自动驾驶;但现在资金流正下沉至“硬件层”:算力芯片、散热系统、服务器、电力与数据中心建设。

这种转向,就像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也欢迎大家看看我今天另一篇《邦你看市》:时隔25年,另一场泡沫危机悄然降临?。

市场的焦点从“门户网站”转向了“光纤、电信与云端基础设施”。同样地,在这波 AI 浪潮里,真正的下一个成长引擎,正在从应用层转移到——算力基础建设。

第三,这一消息也代表AI生态的权力重分配。英伟达不再是唯一的“神”。当超威半导体公司进入主流AI训练阵营,整个供应链的议价平衡被打破。价格可能下降、供给可能扩张,AI发展的门槛也会降低。

最终受益的,不只是科技巨头,还有更多中小型AI初创公司。AI技术的“民主化”,或许正从超威半导体公司这一步开始。

总结

OpenAI入股超威半导体公司,不只是追求更便宜的晶片,而是要重写AI算力的权力结构。对投资者来说,真正的信号是:AI第二波行情,正从“算法”转向“硬件”。而那23%的暴涨,可能只是序幕。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

傅炆邦

作者是资深资本市场专业人士,拥有多年投研与前线交易经验。曾任两家知名投资银行分析员及持牌交易员。长期活跃于投资教育领域,提供一对一培训,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研究与培训服务。同时担任新交所学院讲师。也曾在大马首家华语财经电台节目担任嘉宾DJ,解析股票动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