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8日讯)韩国在经济成长率和人均所得等方面开始落后台湾。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发文指出,韩国之所以被台湾超越,主要因为3大原因,包括美国关税促使台湾企业的提前出货效应、民间加速投资和人工智能(AI)热潮,以及台湾政府的政策襄助。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在9月杪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报告,台湾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率预估达5.1%,比其4月时所预估的3.3%,激增1.8个百分点。同时,亚开行对韩国今年的GDP成长率预估仅为0.8%,与台湾相差近6倍。亚开行还预估,明年台湾GDP成长率2.3%,继续高过韩国的1.6%。
因此,韩国人均所得也被台湾逆转。今年台湾人均所得预计将达3万8066美元(约16万零543令吉),超过韩国的3万7430美元(约15万7900令吉),这是自2003年韩国人均所得超越台湾以来,时隔22年再次被逆转。台湾首次突破4万美元人均所得的机率愈发增强。
调整策略立竿见影
台湾今年经济起飞,除了强劲的出口,还有一项关键因素。随著美国对全球多国加征关税,台湾企业实施了提前出货策略,效果立竿见影。台湾出口成长率从首季的19%飙升至次季的35%,这使得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对今年上半年的整体GDP成长率的贡献达到3.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也支撑了经济成长。今年上半年台湾民间投资按年激增18.2%,尤其是机械设备投资,按年增幅超过40%。政府和企业齐心协力,把关税冲击转化为成长动力。
AI热潮和全球对高性能半导体需求的爆炸性成长,也支撑著台湾经济。以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TSMC)为首的台湾企业,持续的出口扩张和设施投资,引领了制造业的繁荣。

加码押注半导体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台湾的半导体设备采购额达158亿美元(约666亿令吉),超过韩国的136亿美元(约574亿令吉)。考虑到一年前韩国的采购金额还比台湾高出约35亿美元,可说是大逆转。
这种差异在投资方向上也很明显。台湾企业在先进逻辑和记忆体半导体以及AI晶片封装等高附加价值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这是一种同时提高单价和供应链影响力的策略。另一方面,韩国企业在高频宽记忆体(HBM)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附加价值被评估为相对较低。
台积电的巨额设施投资已成为台湾经济成长引擎。台积电在台湾高雄的2奈米晶圆厂面积相当于46个足球场(79万平方公尺),投资额达1兆4400亿新台币(约1986亿令吉)。先进半导体的量产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该厂创造了约7000个高技术职位和2万个建筑业职位,也刺激了国内需求。
台湾产业部署超前
韩台两国的产业战略差异的关键因素在于政府政策环境。在韩国,旨在促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放松管制和劳动改革正被推迟。具代表性的是,试图把每周52小时工作制破例适用于半导体研发人员的“半导体特别法”,最终未能通过韩国国会审议。反之,台湾则已于2017年推出劳动法,允许半导体公司破例每周工作40小时。
台湾自2023年起实施“台版晶片法”,抵扣25%的半导体研发投资。韩国今年1月才通过“韩版晶片法”,把大公司半导体设备投资的税收抵免率从15%提高到20%。两国政府在速度上有差异。
对于韩台两国的经济成长差距,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允哲近日表示:“我们的经济不仅在冲击时期逆成长,平时也面临负成长的风险,如果台湾经济增速超过4%,结构性问题就很严重。”
台湾凭借著“出口、投资、体制”3者的组合,实现了经济比重的提升,而韩国则受到监管壁垒和产业结构的限制。这种成长差距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产业策略、政策执行和投资结构所打造的竞争力的体现,台韩这种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