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伦敦8日讯)外媒引述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周二(7日)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加密货币政策助推下,以美元作为担保的稳定币热度升高,未来3年可能自新兴国家银行体系分流约1兆美元(约4.亿2200万令吉)存款;按目前趋势推算,发展中国家将稳定币作为储蓄工具的规模,恐自当前约1730亿美元(约7300亿令吉),至2028年底扩大至约1兆2200亿美元(约5兆1500亿令吉)。
不过,该行亦强调,即便在其判定“高风险”的16个国家中(涵盖土耳其、印度、中国、巴西、南非、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肯尼亚、摩洛哥等),这波潜在外流金额仍仅相当于当地银行存款的约2%。换言之,影响偏向“结构性中期压力”而非立即性系统风险,但对边际资金成本与存放比将形成持续牵引。
具避险与保值吸引力
机制面来看,稳定币提供“美元资产+24小时结算+较低跨境转移成本”的组合,对通胀偏高、本国货币贬值预期强烈或资本账部份受限的国家,具资金避险与保值吸引力;若当地存在“双赤字”(经常账与财政双缺口),一遇避险情绪升温或汇率急贬,居民与企业更倾向将部份活期与定存搬往链上美元替代品。
对新兴国家银行而言,风险集中在负债端稳定性下降与边际定存利率上抬:为留住存款,银行需提高利率或提升数码服务体验,压缩净息差;若外流集中于中小型银行,恐放大同业拆借依赖度与流动性溢价。监理层面,如何在反洗钱、外汇管理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政策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