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3日讯)微软(Microsoft)首席技术员史考特(Kevin Scott)暗示,计划未来其人工智能(AI)资料中心主要采用自家研发的晶片,降低对英伟达(Nvidia)和超微半导体公司(AMD)等主要晶片商的依赖,让人工智能策略更走向垂直整合。
目前图形处理器(GPU)几乎是英伟达的天下,超微也占一小块的市场。在两大晶片商主宰下,包括微软等主要云端运算供应商,都纷纷为自家供AI应用的资料中心,自主研发其特定用途的晶片。
由于微软的资料中心主要使用英伟达和超微的晶片,因此不断专注于采用对的晶片,让花在晶片上的每一毛钱都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把“最优化”握在手里
微软多年来使用英伟达晶片是因为其有最佳性价比,但史考特强调微软对晶片使用上并没有忠诚度,只要能确保取得足够晶片来满足算力上的需求,任何晶片都是微软愿意使用。
史考特表示,微软已针对人工智能发展提出自己的晶片策略,当中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其资料中心主要依赖自家晶片的长期计划,并透露目前微软的资料中心已经“大量”采用自家晶片。
他指出,微软专注的晶片策略之一,是应用在其资料中心的整个系统都由自家设计。这可让微软针对包括网络、冷却和使用考量,都有更多决定空间,从而达到自我要求的最优化运算效能。

算力跟不上需求
微软对手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也在自主研发晶片,同样要降低对英伟达和超微的依赖外,并满足自己特定要求,来让其资料中心等产品能有更好的运算效能。
史考特表示,从微软、Meta、谷歌到亚马逊,今年来承诺的资本支出金额逾3000亿美元(约1兆2638亿令吉),大部份都集中在人工智能投资以满足这领域不断增加的需求,但是钜额投资的背后是目前算力供应仍然短缺。
他强调,在聊天机器人ChatGPT问世以来,科技业打造的算力几乎不可能赶上人工智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