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随着国人寿命延长,退休保障意识逐步提高,雇员公积金局(EPF)报告显示,自愿性缴纳额及超额缴纳额持续增加,推升会员平均储蓄与退休准备状况同步改善。
公积金局接受《马来邮报》访问时指出,51岁至55岁会员当中,目前已有42%达到“基本储蓄额”标准,高于两年前的36%。
基本储蓄额分阶段上调
所谓基本储蓄额,旨在确保会员于55岁时至少累积24万令吉,以便退休后能在20年间,每月提取1000令吉。
根据全新的“三层退休收入充足框架”,基本储蓄额将分阶段上调,会员在60岁时的门槛将从现有的24万令吉,于2026年调升至29万令吉,2027年增至34万令吉,并在2028年进一步提高至39万令吉。
退休仍不能过“体面生活”
公积金局估算,39万令吉的储蓄可支撑首年每月1625令吉的退休金额,并在第20年增至4434令吉;不过,这低于单身长者每月2690令吉的“体面生活”估算水平。
尽管如此,公积金局仍保持乐观,因50岁至54岁会员平均储蓄,已从2022年的26万5788令吉升至2024年的30万8644令吉,高于2026年设定的基本储蓄门槛。
该局解释,趋势改善来自政策调整与缴纳额提升。其中,2024年5月推行的存款户头重组,把退休户头的缴纳额比例从70%调升至75%,进一步巩固会员长期储蓄基础。
公积金局也透露,自愿性缴纳额计划如i-Saraan 及i-Suri在自雇业者群体中日益受青睐,推动自愿性缴纳额在2024年飙升62%。
引入“每月支付”模式
另一方面,正式雇员也透过“自愿付额”(Voluntary Excess)计划提高缴纳额。2025年上半年,共有3万4442名会员选择超额缴纳,几乎是去年同期的1万9591人的两倍。
随着人口老化趋势加剧,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建议,在第13大马计划下,为新加入公积金局会员引入类似退休金的“每月支付”模式。
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此前说,未来缴纳额将分拆为可随时支取的“灵活储蓄户头”,以及按月支付直至用尽的“收入储蓄户头”。
不过,公积金局强调,任何改革建议仍须经过详尽研究与广泛交流,确保兼顾会员需求与制度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