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10日讯)日系车企在泰国市场筑起的铜墙铁壁,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对非燃油车的称呼)的出口海外而消融。中国汽车品牌如比亚迪(BYD)、长城(GWM)、名爵(MG)、零跑(Leapmotor)、哪吒(Neta)等,一系列中国汽车品牌,正从边缘驶入主流视野。
虽然在泰国,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仍占据主流,但纯电动车已经打下基础。泰国正处于燃油与电动车并行、传统品牌与新势力交锋的十字路口,中国品牌的渗透力成为其中关键变量。
泰国是中国车企布局东南亚、推进全球化策略的桥头堡。泰国是东南亚最大、全球第12大汽车生产国,素有“亚洲底特律”(Detroit,美国汽车生产重镇,是美国两家汽车大厂--福特(Ford)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总部所在)之称。
“看,那是比亚迪,后面是极氪(Zeekr,中国车企吉利(Geely)旗下其中一个汽车品牌,主打高档电动车)。”泰籍华裔博姆(Bom)指向数百米外,不用细看,就能轻松说出品牌名。
“近两年,中国车企在泰国每推一款新车、每调一次价格,都会成为这里的热门话题。”
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
从2022年开始,比亚迪、名爵、埃安(Aion)等品牌争相进入泰国市场,最初被看作是价廉物美的高性价比选项,如今已成为推动泰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主力。
今年6月,比亚迪在泰国销量逾6300辆,以11.9%市场份额首次超越日本汽车大厂本田(Honda),成为泰国第2大汽车品牌。埃安、长安也跻身前10名。
据泰国汽车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泰国纯电动车中的份额超过80%,在整体乘用车市场的占比首次超过15%。
中国品牌获青睐
高质量的产品、创新的设计、有竞争力的价格等,是中国品牌获得青睐的核心因素。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受访时坦言:“在海外市场,一年卖出80万辆汽车,难度堪比中国国内卖800万辆。销量只是冰山一角,认证、市场准入、适配,才是真正的挑战。”
一位前广汽集团(GAC,中国一家汽车集团巨头,旗下品牌包括上文提及的埃安)职员举例说,泰国高温高湿,所以电动车电池必须有防水功能,以及空调的制冷,甚至底盘的防锈,都要重新考量。曾有老鼠咬破电池盖导致全损,这些细节,都是本地化的必修课。
泰国被称为“日系车的后花园”,日本汽车巨头如丰田(Toyota)和本田用60年时间编织出从零部件到销售的完整网络。直至2021年,曼谷街上10辆车中,仍有8辆是日系车。
博姆这样比喻:“日系燃油车如一片耀眼的斜晖,温暖而熟悉;中国新能源车,像刚刚升起的朝霞,清新生动,却仍需时间。”
铺垫坚实品牌基础
上述前广汽集团职员认为,在泰国建厂,不仅服务本土市场,也是辐射东盟、右舵车世界的桥头堡。“错过泰国,几乎等于失去东南亚。”
中国汽车抢滩泰国,给当地人留下什么印象?博姆这么说:“太快了,就像闪电战。”
从2021年在泰国的渗透率不足1%,到2024年在泰国售出数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只用了3年。中国品牌在泰国电动车的市占率从2.4%升至80%,也只是4年的事情。
下一步,受访车企集体认为,中国车企需要从扩增销量转向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