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日讯)根据《日经亚洲》报导,中国稀土产业在北京出口限制政策推动下,迎来明显反弹。多家国有上市矿企在2025年上半年大幅扭转亏损、获利回升,股价亦强势上涨。不过,随著美国与澳洲等国积极建立本土供应链,外界忧心中国稀土定价权恐将逐步受到挑战。
中国稀土资源科技公司上半年营收按年增62.4%,达18.70亿人民币(约11.09亿令吉),净赚16.17亿人民币(约9.59亿令吉),与去年同期净亏24.44亿人民币(约14.50亿令吉)相比出现戏剧性反转。公司直言,主因是“稀土产品价格回升”。
中国政府于4月对17种稀土元素中的7种实施出口限制,包括钐、钆、铽、镝、镏、钪与钇,带动全球市场价格飙涨。
这些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新能源车、风力发电机及导弹防御系统,策略价值不言而喻。
多家央企尝尽红利
根据《日经亚洲》报导,隶属中国稀土集团的“五矿稀土”也在上海证交所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7.25亿人民币(约4.30亿令吉),与去年同期亏损30.15亿人民币(约17.89亿令吉)相比大幅改善。
虽然营收缩水,但由于压缩低毛利贸易业务,加上稀土价格上行,使公司顺利翻正。
福建省属企业厦门钨业,上半年营收增11.8%,至191.70亿人民币(约113.74亿令吉),但净利小幅下滑4.4%,至97.20亿人民币(约57.67亿令吉),原因在于去年一次性处分资产的收益消失。不过其稀土业务营收仍增34%,至27.50亿人民币(约16.32亿令吉),税前盈利成长6.7%。若扣除一次性因素,获利增幅高达78.4%。
北方稀土则表现最为亮眼,上半年营收188.60亿人民币(约111.90亿令吉),年增45.2%,净利达93.10亿人民币(约55.24亿令吉),较去年同期暴增逾20倍。公司并盛赞政府措施“有助于规范出口,促进国际产业链健康发展”。
全球定价权受挑战
受惠于业绩改善与价格回升,相关个股自6月底以来大幅走扬。
根据《日经亚洲》报导北方稀土与盛和资源股价已双双翻倍,中国稀土、厦门钨业及五矿稀土亦上涨36%,至逾60%,涨幅远超中国沪深300指数同期14%的涨幅。
尽管短期表现亮眼,但产业前景并非无虞。五矿稀土提醒,国际竞争正加剧,美国、澳洲等国全力打造自有供应链,未来可能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全球定价权。
此外,美中贸易战局势仍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政策牵动,变数难测。
分析员指出,中国掌握全球最大稀土储量,短期仍具主导地位,但随著各国积极“去中国化”,未来中国企业恐须在“价格红利”与“国际竞争”之间寻找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