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4日讯)中国电动车(当地称为新能源汽车)业掀起一股“反内卷”浪潮,比亚迪(BYD)、吉利(Geely)、长安(Changan)等车企高层纷纷表态,拒绝内卷式恶性竞争。近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前市长黄奇帆指出,中国售出3000万辆汽车的盈利还不如日本丰田汽车(Toyota)一家企业的盈利,引起热议。

黄奇帆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指出,中国汽车制造照理说是制造业中效益相对较高的,但今年截至6月的赚幅仅有5%,3000万辆汽车卖出的盈利不如日本汽车龙头--丰田的900万辆汽车销量的盈利。

“他们(指丰田)900万辆汽车销量,比我们3000万辆的效益还高”。

中国前7大车企去年净利总和约为800亿人民币(约475亿令吉),而丰田2024财政年净利高达2374亿人民币,是前者的约3倍。更惊人的是,2025财政年,丰田盈利达2377亿人民币,而中国上市车企总盈利仅为850亿人民币。

这意味著,中国3000多万辆汽车的盈利总和确实不及丰田900多万辆汽车的盈利。

丰田优势  全球布局均匀

丰田的优势在于其全球布局较为平均,且对高档市场掌握得宜,其每辆车的获利约13万人民币,是中国品牌的7倍以上。即使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丰田仍能靠北美金和东南亚等地维持高盈利。

在技术与管理层面,丰田的付款周期仅有54天,相较之下,中国车厂普遍需时170到275天,这样的供应链效率差距直接冲击现金流表现。

大而不强 中企转型阵痛

中国汽车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转型阵痛期。短期内,中国车企需解决产能过剩及恶性竞争,长期要培养技术溢价能力。

当中国车企能像丰田一样,在全球市场卖出“价值”而非“价格”时,盈利困局才能真正破解。

黄义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