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日讯)曾经红极一时的香港美妆零售业巨头莎莎国际(Sasa)近日曝出退出中国的实体店零售市场,除了是因为中国实体店零售业竞争加剧,也是因为中国网购平台崛起,令莎莎国际因支撑不下去而退出中国市场。

近日,莎莎国际在中国的最后18家门店在6月30日前全部关闭。

莎莎国际的2025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的业绩呈现大幅下滑态势,营业额按年减少9.7%,降至39.42亿港元(约21亿令吉);净利腰斩64.8%,仅录得7697万港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减少10.5%,至5.21亿港元,实体店贡献比例仅为19.7%。

调整营运模式

莎莎国际宣布,计划重整中国业务布局,调整实体店的营运模式,目前18间实体店将有序关闭,并改以供货商的形式,向中国合作方提供莎莎国际指定的品牌产品,继续服务中国的顾客。

该公司相信,转变成轻资产模式,将有助于降低营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截至2025年3月31日,莎莎国际在中国已关闭14间分店,而截至5月31日再关闭9间,其馀分店在6月30日前全部关闭。

新鲜感优势不再

首先,早年间,莎莎凭借“免税店同款”、“低价大牌”等标签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并实现了快速扩张。在中国市场的初期布局中,莎莎凭借其在香港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价格优势,成功地在中国开设多家分店,给当地消费者带来不同于传统百货商场购物的新鲜感。

然而,随着中国本土美妆店与美妆产品品牌的崛起,莎莎国际的竞争优势也逐渐被削弱。

中国美妆产品业者凭借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不断创新的研发能力,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营销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不少进步,逐渐摆脱过去“廉价”、“低档”的刻板印象。

与此同时,中国美妆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更加注重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在产品选择、店铺运营、服务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电子商务重击

此外,电子商务的全面兴起更是对莎莎国际造成了重大打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美妆领域,电子商务的优势尤为明显。消费者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或滑动屏幕,就可以在海量的美妆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且电商平台上的产品价格更加透明、优惠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只是吃了中国开放市场第一波红利的莎莎国际退出中国市场,其实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若该公司成功整顿旗鼓,或能再战中国市场。

黄义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