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日讯)陷入财务危机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陆续走上债务重组的道路。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14家完成了全部或部份的债务重组。然而在经济环境不佳的背景之下,债权人对开发商的偿债能力预期下修,包含利息更低、偿债时间更长。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开始走下坡,成为拖累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调“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仅14家完成债务重组
《第一财经》报导,近期陆续传出各项债务重组的消息,据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截至2025年2月底,至少有59家面临财务风险的开发商发布有关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的相关资讯,其中有14家宣布完成了全部或部份的债务重组。
例如,世茂集团近日发布公告称,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得高等法院批准,3月13日起生效;远洋集团的境外债务重组在2月下旬获得香港法院批准,并已生效;碧桂园则在1月初提出了11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境内债方面,在3月中旬开始与投资者协商新的偿付方案。
经济不佳 重组波折重重
然而,由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形势复杂、整体经济不佳等因素,开发商的债务重组仍面临不少波折,债权人对开发商的偿债能力预期也因此下修。
报导引述东吴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房诚琦观察,今年可能是房地产开发商债务重组的高峰,并且会出现“境内债重组方案向境外债重组方案靠拢”、“削债幅度更大”、“债务利息更低”、“展期时间更长”。
他说,若债权人想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回收债务,可能需接受债务被大幅“折价”,包括现金折价回购、原债务折价转换为低息甚至零息的新债券、新贷款;若债权人拟全额回收本金或尽量减少本金损失,则需接受更长时间的债务年限与更低的债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