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31日讯)人工智能(AI)高速运算带来惊人电力需求,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核电,积极寻求长期稳定的电力供应。
过去两年,AI主题在华尔街掀起巨大浪潮,英伟达、超微、博通等相关个股表现亮眼,英伟达更是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企业。
然而,AI数据中心的高强度运算也是名副其实的“吃电怪兽”,AI伺服器消耗巨量电能,而核能发电则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低碳能源,成为科技业争相布局的焦点。小型核电(SMR)也被视为未来新能源的重要解决方案。
目前,美国核能发电占比约18%,是低碳能源中发电比例最高的类别,且成本低于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
在这背景下,核电成为科技巨头竞相投资的目标。
OpenAI创办人奥尔特曼更亲自涉足核电领域,透过投资借壳上市的Oklo公司,跨入小型核电产业。
数据中心占全球用电量3%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中心和通讯网路的用电量已占全球电力消耗的2%至3%,而生成式AI的崛起需要海量算力支撑,意味著电力消耗将持续激增。预计到2030年,AI相关的用电负载量可能再翻一倍。
在美国,电厂通常涉足多种能源投资,包括天然气、核电,以及风能、太阳能、水力等绿能发电。尽管燃煤发电仍然存在,但比重正逐年下降,天然气和低碳能源正逐步取代传统燃煤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独立电力公司星座能源近年来股价飙升,过去两年分别上涨91.39%和35.59%,今年以来再涨超40%,最新股价已突破325美元(1435令吉)。
尽管该股本益比已超过37倍,估值偏高,但华尔街机构仍不断上调目标价,支撑股价的多头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