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常有人追逐短期暴涨的“明星股”,但这样的赌博游戏,最终往往是“大逃杀”。就拿银岭控股(SRIDGE,0129,创业板)来说,这家仙股的故事堪称经典。就在12月4日,我和一对一学员提醒,这股迟早会“高空跳水”,果不其然,隔天(5号),它的股价毫无预警地断崖式暴跌。真是验证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股价为何“起飞”?

如果你是股市新手,看到银岭控股股价从10月开始疯狂上涨,甚至在12月初触及顶点时,或许会以为自己发现了“致富密码”。再加上公司在11月28日发布的2025财政年第1季业绩报告(截至9月30日止),竟然宣布“转亏为盈”,实现百万盈利,难怪许多人会兴奋地冲进去。

然而,这只是表象。真正明白财报“门道”的人都知道,这种盈利是一次性“幻影”,而非长期趋势。仔细一看,报告中提到的“Gain on bargain of acquisition on subsidiary company”(收购子公司带来的议价收益),就是个“例外项目”(exceptional item)。这笔钱是偶然收入,不能持续,扣除后,实际业绩是亏损7万令吉。

换言之,这根本不是盈利,而是一次性“装饰财报”的小伎俩。

短命的“妖股”

其实,我早在2023年10月28日的文章《邦你选股:一家长期亏损的公司,股价竟飙升1000%!》中,就详细剖析了银岭控股的问题。长期亏损、盈利不稳定、财报依赖特殊项目“点缀”——这些问题注定了它是个短命的“妖股”。

更重要的是,股价飙升的背后,往往伴随资金的短期炒作。这类炒作追逐的是情绪,而非基本面。当“庄家”获利离场,剩下的只有被套牢的散户。

因此,我一再提醒:像银岭控股这样的公司,股价即便短期暴涨,也不要抱有幻想。

崩盘的警示

股价的暴跌其实是市场情绪“泡沫”被戳破的结果。普通投资者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盈利迷惑,却忽视了真正反映公司运营状况的核心盈利。

银岭控股的例子,再次强调了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不懂得看透财报的投资者,永远在股市的“食物链”底层。

一场教训,值得思考

股市从来不是投机者的天堂,而是冷静者的竞技场。下次,当你被某只股的“爆发性涨幅”吸引时,停下来想想它背后的故事:上涨是靠盈利的增长,还是庄家的操作?公司真正赚钱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才决定了你的投资是否“玩火自焚”。

银岭控股股价崩盘,为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盲目跟风,结果只有一个——被市场狠狠教训。想要在股市生存,记住这句话:投资是一场耐心与智慧的较量,不是运气与赌徒的狂欢。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

傅炆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