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KKLIU 3389/EXP 31.12.2027

许多长期患有高血压的人常说:“血压量起来确实偏高,但我一点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啊!”事实上,高血压往往在患者毫无症状的情况下,悄悄地存在多年。没有不适感,并不代表高血压不存在,更不代表身体没有受到伤害。正是在这段看似平静的时光里,高血压不断侵蚀著血管和心脏,默默损害我们的健康。这也正是高血压被誉为“无声杀手”的原因——它不会疼痛,不会警告,但却在暗中悄悄地威胁著我们的生命。

高血压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隐忧。当心脏每次打出的血液量增加,而动脉管径变窄时,血压自然升高。若血压长期超过140/90毫米汞柱(mmHg),血液对血管施加的压力将过大,进而引发多种健康问题。CVSKL心脏内科顾问拿督罗斯里医生(Datuk Dr Rosli Mohd Ali)提醒:“高血压若未能有效控制,将大幅增加罹患心脏病、中风及肾脏衰竭的风险。”不过他也强调,140/90毫米汞柱(mmHg)只是一般的诊断标准,但如果患者有其他共病,如糖尿病或心脏疾病,诊断标准会相应调低。例如糖尿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在低于140/80毫米汞柱(mmHg),而心脏病患者和慢性肾脏患者则建议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mmHg)。“这是因为这类人属于高风险族群,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

CVSKL心脏内科顾问拿督罗斯里医生(Datuk Dr Rosli Mohd Ali)指出,高血压患者中,只有一半知道自己患病;在知道患病的人当中,只有一半有接受治疗;而接受治疗的人里,只有三分之一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显示高血压的控制率偏低,值得社会大众重视。
CVSKL心脏内科顾问拿督罗斯里医生(Datuk Dr Rosli Mohd Ali)指出,高血压患者中,只有一半知道自己患病;在知道患病的人当中,只有一半有接受治疗;而接受治疗的人里,只有三分之一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显示高血压的控制率偏低,值得社会大众重视。

根据卫生部2023年《国家健康和发病率调查》(NHMS)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660万成年人,(占总人口29.2%)罹患高血压。当中,约有11.9%的成年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尤其在年轻族群中,约70至80%的18至39岁成年人对自身血压状况不明,情况令人忧心。拿督罗斯里医生进一步指出,高血压患者中,仅有约二分之一的人知道自己患病;在这部分已知的患者中,只有二分之一接受治疗;而接受治疗者中,又只有三分之一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些数据清楚反映出,高血压的控制率相当低,令人警醒并需要社会大众高度重视。这进一步凸显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避免引发严重的健康并发症。

血压是没有发病原因!

高血压最令人畏惧之处,不仅在于它毫无明显症状,更在于它常常找不到明确病因。CVSKL心脏内科顾问贾亚医生(Dr. Jayakhanthan Kolanthaivelu)指出,高血压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特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虽然检查不出具体的病因,但却与遗传体质、年龄增长、长期精神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这类型的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病情发展缓慢,但若不妥善管理,仍会造成长期而深远的健康损害。

另一类较少见的是继发性高血压,它有明确致病原因,例如内分泌系统异常(如甲状腺或肾上腺问题)、肾脏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和慢性肾脏病)或是大血管结构异常(如主动脉缩窄)等。贾亚医生指出,继发性高血压较常见于年轻族群,若能及早发现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有机会让血压恢复正常,甚至不需长期依赖药物。“但一切都需要遵守医生的指示。”贾亚医生一再强调说道。

CVSKL心脏内科顾问贾亚医生强调,高血压是慢性病,不像感冒吃几天药就能痊愈。他表示,血压正常通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病已痊愈,一旦突然停药,血压可能快速上升,增加中风、心脏病或肾衰竭的风险。
CVSKL心脏内科顾问贾亚医生强调,高血压是慢性病,不像感冒吃几天药就能痊愈。他表示,血压正常通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病已痊愈,一旦突然停药,血压可能快速上升,增加中风、心脏病或肾衰竭的风险。

吃了药,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是不是代表已经痊愈?

图片来源:unsplash
图片来源:unsplash

无可否认,许多人都有“自己当医生”或每当身体有什么症状时,问的不是医生,而是习惯性上网搜索或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当服用了几天降压药后,血压数字恢复正常,便误以为病情已经痊愈,随即自行停药或中断治疗。其实,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钢索上行走,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不是三两天的药物就能根治的感冒。贾亚医生指出:“血压恢复正常,往往是药物正在发挥作用的结果,而非病因已被消除。他提醒,如果突然停止服用降压药,血压可能会迅速上升,导致高血压反弹,进一步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或急性肾衰竭的风险。

他也坦言,许多高血压患者难以接受必须长期服药的事实,且担心长期用药会带来许多副作用。“但他们往往忽略,血压若长期无法得到良好控制,其带来的健康风险远远高于长期服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他同时提醒,不少患者宁愿相信偏方,但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与研究依据,风险极高。

另一方面,拿督罗斯里医生建议患者,除了遵照医嘱、规律服药外,日常生活中若能透过一些简单的改变,也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改善措施之一,就是“减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高血压患者若能在饮食中减少食盐摄取量,便能显著降低血压,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吃了药,血压还是无法被控制?

根据拿督罗斯里医生表示,我国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属于难治性高血压,即使服用三种以上降压药,血压仍难以有效控制。面对这类棘手的病例,肾脏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Denervation,简称RDN)或可作为辅助控制血压的治疗选择。他解释,RDN是一种微创性高、风险低的手术,其操作方式与心导管手术相似。医生会从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送入肾动脉,并运用射频能量,精准地消融肾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以达到稳定、长效降血压的目的。

整个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极小,虽理论上可能存在微小的血管穿孔风险,但实际发生率极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速,大多数患者术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日常生活,且不会影响肾功能。至于适合接受RDN治疗的人选,拿督罗斯里医生表示,主要是服用三种以上降压药物仍难以控制血压的患者,尤其是年轻病人,或希望减少药物负担、对药物副作用敏感的族群。他同时指出,RDN技术其实已问世超过十年,早期因临床数据支持有限而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著导管设计与技术改良,例如采用具多点螺旋结构的导管,能一次性消融更多神经,大幅提升治疗效率与效果。

 

 

【医生资讯】
CVSKL心脏内科顾问拿督罗斯里医生(Datuk Dr Rosli Mohd Ali)
https://www.cvskl.com/cn/doctor/datuk-dr-rosli-mohd-ali/

CVSKL心脏内科顾问贾亚医生(Dr. Jayakhanthan Kolanthaivelu)
https://www.cvskl.com/cn/doctor/dr-jayakhanthan-kolanthaivelu/

林珮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