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讯)前经济部长拿督斯里拉菲兹表示,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与砂石油公司(Petros)之间就天然气资源权益与分配的谈判,必须谨慎进行,否则将对整体经济构成不利影响。
拉菲兹在最新一期的《离职部长》(Yang Berhenti Menteri)播客节目中表示,若在未充分考虑现有财政结构下接受砂拉越主张的天然气资源分配,国油公司每年恐损失高达150亿令吉至200亿令吉。
每年贡献350亿股息
同时,他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国油公司每年贡献300亿令吉至350亿令吉予联邦政府,是我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若这笔收入贡献减少,将直接影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国油公司的股息支撑全国各项公共服务的开销,包括学校、医院、基础设施、退休金以及全体公务员的薪资,当中也包括砂拉越州的公务体系。
他强调,即使收入未直接拨入砂拉越政府的户头,砂州的学校、医院与道路建设同样来自联邦资金,而这些资金则源自国油股息。
“因此,若国油公司损失200亿令吉,公司将无力缴付原本的350亿令吉股息。这也可能进一步导致我国的信贷评级遭下调,使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上升。”
此外,他也说,大马目前仅利息开销每年已达480亿令吉,若信评下滑,这个数字恐飙升至600亿令吉。
法律重叠 造成混淆
谈到石油与天然气的管辖权问题,拉菲兹指出,《石油开采法令》与砂拉越的《石油采矿条例》有重叠,造成法律混淆。
砂拉越主张根据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前的地图与既有权利,拥有其领海边界延伸200海里内的能源资源权利。
然而,《大陆礁层法》则明文规定,三海里以外的油气资源属于联邦政府,因此由国油公司拥有相关开采权。
拉菲兹又说,砂拉越人民确实应该享有更多资源回报,但在提出诉求时必须审慎处理。若投资者认为我国油气政策不稳,可能会选择撤资。
“这个行业需要前期投入数十亿令吉,若政策摇摆不定,资金就会转往印尼等地。”
政策不稳 影响投资
今年4月,美国能源巨头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已证实退出砂拉越海岸外的深水油气田,外界普遍认为这与政策与法律不确定性有关。
而蚬壳则在年初获得法院禁令,可继续运营,直至与国油公司及砂石油公司之间的法律争议尘埃落定。
拉菲兹强调,油气业的投资往往基于长期协议,若未经协商便片面修改合约,将严重影响投资信心。
他举例,根据砂拉越2016年颁布的《天然气分销条例》,砂石油被赋予全面控制权,然而原先的天然气销售协议却是由国油公司与日本、中国买家所签署。
“投资者往往基于30年期的盈利预测,才愿意投资多达60亿令吉来建立基础设施。”
额外要求 衍生风险
但若合约突然出现额外要求,例如新增150亿令吉的付款义务,将衍生重大风险。
“如果国油被迫承担这笔费用,国际买家肯定会提出抗议。”
他警告,若未经事前谈判而强加新条件,不仅会导致投资者撤资,更会打击未来新资金的流入。
“一旦国油公司陷入不确定性,受影响的不只是公司本身,更是整个国家的财政体系。”
谈判应以双赢为目标
曾在国油公司任职的人拉菲兹认为,谈判应以双赢为目标。
“我赞成砂拉越获得更多回报,但同时也必须确保整体产业不受冲击,国油公司的永续发展与国家经济稳定不被破坏。”
他认为,油气收入分配的重组应以发展性投资为手段,而非牺牲当前已面临压力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