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时代,孩子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游戏、学习工具或社交媒体都触手可及,这样的连结同时也伴随著严重风险,尤其是儿童性虐待材料(CSAM)的威胁。
许多人认为这只能由政府或警方才能解决的问题,但专家表示,保护儿童安全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安全互联网运动”(KIS)持续推动公众教育,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应对儿童性虐待材料的威胁。
该运动倡导实用工具和以家庭为本的策略,以协助家长成为孩子的“数码守护者”角色。
通过帮助家庭学会监管、沟通和设定健康的上网界限,安全互联网运动强化了
“网络安全从家庭做起,但需要全民参与”的理念。

领航亚洲商务私人有限公司(Navigator Asia Business Sdn Bhd)创办人兼执行董事何大卫(David Ho,译音)表示,解决儿童性虐待材料的问题不只是警方或政府的责任,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
由于不法分子会利用任何监督和认知的漏洞,因此采取集体应对方式,建立多层保护网显得至关重要。
马来西亚2017年儿童性侵法令也进一步强调了这项集体责任,规定任何人一旦得知儿童性虐待事件,必须立即举报。
父母和监护人是第一道防线
也是一位父亲的何大卫强调,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让孩子能够安全地讨论令人不适的话题。
透过营造一个孩子愿意分享的环境,父母就能及早察觉出现诱骗或不当行为的迹象。
而监督是另一项关键措施,父母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设备、好友名单和浏览记录。
此外,透过家庭上网协议设定明确的数字规范,有助于界定适当的上网行为、禁止访问的网站,以及违规后果。
何大卫说:“家长也要随时掌握最新的网络趋势与风险,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除了主动的养育方式,科技也为保护儿童上网安全提供了强大工具。如Bark和 Qustodio这类家长监控软体,具备内容过滤、屏幕时间管理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社群媒体监控功能。
这些工具能协助检测网络霸凌、不当短信,甚至心理健康预警信号,以及早处理问题。
在网络层面,通过路由器设置的家长控制功能,能为家庭无线网络(Wi-Fi)下所有设备屏蔽有害内容;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内置的控制功能,也允许父母限制屏幕使用时间和阻挡不适龄内容。
此外,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与本地电讯公司也已推动相关措施,协助全国家庭更容易取得这些安全工具。